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 > 第316章 云栖文创的“新人潮”——越来越多的“追梦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6章 云栖文创的“新人潮”——越来越多的“追梦人”

初春的清晨,阳光刚漫过云栖文创办公楼的落地窗,一楼大厅就已经热闹起来。穿着休闲外套的年轻人三三两两站着,有的手里攥着卷边的手稿,有的背着装着录音设备的双肩包,还有人怀里抱着厚厚的乐谱,眼神里带着几分紧张,却又藏不住对“可能性”的期待——这是云栖文创本月第三场新人招募会,自《讲台》《乡村教师》等作品靠着“反行业套路”的真诚火了之后,越来越多揣着创作初心却找不到出口的年轻人,把这里当成了“追梦的最后一站”。

办公室里更是一派忙碌却有序的景象。工位之间的过道上,贴着李默《老街》的手稿片段、王珂《乡村教师》的人物设定图、刘悦《讲台》的动画分镜,那些带着温度的文字和画面,成了最显眼的“标语”。有的年轻人坐在临时工位上,正对着电脑修改自己的网文片段,红笔在屏幕上圈出“这里要更贴近外卖员的真实生活”;录音间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轻轻的哼唱声,混着一点京剧的转音,是学戏曲出身的女孩在试唱自己改编的demo;会议室里,陆砚辞正和一位抱着吉他的男生聊天,桌上放着一张被揉过又展平的合约——那是某流量娱乐公司给男生的“甜宠剧主题曲专属合约”,违约金高达百万,男生却毅然拒了。

“我之前在那家公司待了三个月,每天被逼着练‘甜到发腻’的唱腔,写的歌词全是‘星辰大海’‘余生皆是你’,可我根本不信那些。”男生叫陈野,手指上还留着练吉他磨出的茧子,他从背包里掏出一个旧录音笔,按下播放键,里面传来一段沙哑却有力量的旋律:“凌晨三点的便利店,暖光映着他的脸,手里攥着皱巴巴的单,要送完这单才敢眠……”“这是我去年冬天,在便利店等热饮时写的,唱的是楼下送外卖的大哥。”陈野的声音低了些,“公司说这歌‘太丧’‘没流量’,让我扔了,可我觉得,比起唱那些假大空的情歌,唱这些能让加班的人听见就想起自己的歌,更有意义。”

陆砚辞没有像其他面试官那样问“你有多少粉丝”“这首歌能带来多少商业回报”,而是轻轻敲了敲录音笔:“如果让你把这首《凌晨三点》打磨成完整的歌,可能需要半年,甚至更久,期间没有曝光,没有收入,你愿意等吗?”陈野几乎没犹豫:“愿意!我已经等了三年了,不在乎再多等半年,只要能把它好好做出来。”陆砚辞听完,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新的合约,推到陈野面前,指尖指着其中一条:“你看这里,‘创作自由保障条款’——只要你的作品不违背公序良俗,我们不干涉你的风格,不催你赶进度,只帮你把作品打磨得更好。”陈野看着合约上的字,眼睛突然红了,伸手去接的时候,指尖都在抖:“真的……可以让我唱自己想唱的歌吗?”陆砚辞笑着点头:“欢迎加入,这里会是你的‘追梦屋’。”

这样的对话,在云栖文创的招募会上每天都在发生。下午面试的网文作者林晓,抱着一摞比砖头还厚的手稿,里面写的全是社区网格员的故事——有帮独居老人修水管到半夜的细节,有调解邻里矛盾时被骂却还笑着递水的片段,还有暴雨天守在积水路口提醒路人的场景。“我写了五年,投了十几家平台,他们都说‘小人物的故事没看点’‘要加悬疑、甜宠才有人看’,可我就是想写这些。”林晓翻开手稿的第37页,上面画着一个小小的笑脸,“这是我们社区的张阿姨,去年冬天为了救掉进冰窟窿的孩子,自己冻得住院,我写她的时候,总怕写不好她的平凡和勇敢。”

陆砚辞翻着手稿,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批注——“这里要加张阿姨帮老人读信时的口音”“调解矛盾时,张阿姨会先给双方倒杯热茶,这个细节不能漏”,他抬头问林晓:“如果我们让你把这些故事改成更完整的长篇,可能需要你去社区蹲点,跟网格员一起上班,花一年时间收集素材,你愿意吗?”林晓立刻点头:“我已经跟张阿姨约好了,这个周末就去她家帮她择菜,她答应跟我讲更多以前的事!”陆砚辞把手稿推回给她,在扉页上写下“真实的小人物,就是最好的主角”:“我们不缺‘大英雄’的故事,缺的是能让人想起身边人的故事,你的手稿,有这个力量。”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学京剧出身的女孩苏晚。她穿着一件素色的旗袍,怀里抱着一本泛黄的《梅派唱腔选》,手里拿着一个U盘,里面是她改编的《贵妃醉酒》——把梅派的婉转唱腔,融入了轻柔的流行旋律,前奏用了古筝,间奏加了吉他,听起来既保留了戏曲的韵味,又不让年轻人觉得“晦涩”。“我学了十年京剧,可现在身边的朋友,大多只知道京剧是‘咿咿呀呀’,没人愿意听。”苏晚试唱的时候,眼睛亮得像有光,“我想试试把戏曲和现代音乐结合,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是想让我奶奶那样的老戏迷,能听到熟悉的调子;也让我同学那样的年轻人,觉得‘原来京剧这么好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