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云栖村,老槐树的叶子染上金黄,非遗工坊的竹篾清香混着陶土的湿润气息,弥漫在清晨的薄雾里。而此时,文娱行业的目光却都聚焦在一则重磅消息上——“国家文娱终身成就奖”提名公示发布,陆砚辞的名字赫然在列,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最年轻的提名者。
“国家文娱终身成就奖”是国内文娱行业的最高荣誉,往届获奖者皆是深耕行业数十年、德高望重的前辈艺术家与产业泰斗,代表着官方与业界对个人毕生贡献的终极认可。消息一出,业内瞬间沸腾:媒体纷纷提前撰写祝贺通稿,标题不乏“最年轻终身成就奖得主”“行业转型领军者实至名归”;同行们的祝福短信、电话络绎不绝,不少人感慨“陆导用短短几年,走完了别人几十年的路,这份荣誉当之无愧”;网友们也在社交平台刷屏,“云栖改变了行业,陆导配得上所有荣誉”的留言占据热评。
提名公示后的第三天,正当所有人都期待着最终揭晓时,云栖文创官方微博突然发布了一封手写的婉拒信。信笺是云栖村竹纤维混纺纸,字迹是陆砚辞标志性的毛笔手写体,笔画遒劲却不失温润,开头没有华丽的客套,只有一句发自肺腑的感念:“敬爱的评审委员会、各位业界同仁:收到‘国家文娱终身成就奖’的提名,我内心满是惶恐与感激。这份认可太过沉重,重到我深知自己尚未有资格承载。”
信中,陆砚辞没有回避荣誉的分量,却更坦诚地剖白了自己的初心与未竟之事:
“我常常想起三年前,我们在草原拍摄《侠影篇》时的场景——几十人的团队,顶着暴雪搭建蒙古包,为了一个镜头等三天晨光,那时的我们,只想拍出一部不辜负观众的作品,从未想过会获得如此高的认可。如今,《星尘归途》还在拍摄中,异星基地的戏份刚完成一半,太极能量核心的特效还在打磨,黄博饰演的‘东方’还有几场关键戏尚未拍摄,这部承载着东方科幻梦想的作品,还像襁褓中的婴儿,需要我们倾尽心力去呵护、去完善,它还未绽放,我怎能停下脚步?”
“再看那些等待被发掘的新人——现实题材大赛中,有位农民作者的《田埂上的歌声》还在修改剧本,需要我们提供专业指导;高校里,一群学影视的学生正在创作非遗主题短片,需要我们搭建展示平台;云栖村小的孩子们,用竹编编出的‘外星故事’,还等着被改编成动画短片。行业的未来在新人,我能做的,是为他们铺路、为他们站台,而不是躺在荣誉上休息。”
“更重要的是,东方文化的传播之路,才刚刚启程。《侠影篇》的海外发行还在推进,不少外国观众对宋代竹编、武术文化的了解才刚刚开始;‘非遗IP开发计划’只覆盖了竹编、陶艺等少数技艺,还有刺绣、木雕、剪纸等无数非遗等着被挖掘、被转化;虚拟偶像青溪的海外版教程还在筹备,我们想让更多人听到东方手艺的声音,看到东方美学的魅力。这些事,一件都还没做完,我怎敢称‘终身成就’?”
信的结尾,他写下了一段让无数人动容的话:“这份‘终身成就’,理应授予那些将一生奉献给行业、功成身退的前辈们——他们在浮躁的年代坚守创作,在艰难的岁月培育新人,他们的付出才配得上‘终身’二字。而我,今年不过三十余岁,脚下的路还很长:要拍更多优质的作品,要扶更多有潜力的新人,要把更多东方故事传向世界。我还在路上,还在探索,还在成长,这份荣誉,我想暂时婉拒。等将来,当我真正为行业、为文化做了足够多的事,当我能坦然回望来路、无愧于心时,或许才敢接过这份沉甸甸的认可。”
婉拒信发布后,全网瞬间陷入沉静,随即爆发出更强烈的敬意。社交平台上,#陆砚辞婉拒终身成就奖#的话题迅速登顶热搜,阅读量突破30亿,留言区满是感动与敬佩:
“这才是真正的格局!别人追着荣誉跑,他却推着荣誉走,眼里只有未完成的事,太清醒了!”
“想起他说‘真诚创作’,现在才明白,他的真诚不仅在作品里,更在做人里——不贪名、不图利,只想着把事做好。”
“三十多岁就能有这样的清醒,难怪能改变行业!他不是为了荣誉做事,是为了热爱、为了责任,这才是真正的行业领军者。”
“信里提到的农民作者、村小孩子,说明他心里一直装着普通人,装着未完成的事,这样的人,值得所有人尊重。”
业界的反应更是震撼。往届终身成就奖得主、老艺术家秦先生公开表示:“陆砚辞的婉拒,让我看到了行业的希望。年轻一代不贪慕虚荣,只专注于创作与传承,这份清醒与格局,比任何荣誉都珍贵。”“中国文娱创新联盟”的不少成员单位自发转发婉拒信,配文:“以陆导为榜样,深耕内容,不忘初心。”评审委员会也发布声明,对陆砚辞的婉拒表示理解与敬佩,称“这份清醒与坚守,更印证了他的领军者素养”。
此时的陆砚辞,正坐在云栖村的晒谷场,和张师傅一起给孩子们的竹编作品做收尾。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落在他手写的婉拒信复印件上,纸页上的字迹被晒得微微泛黄,却透着掷地有声的坚定。张师傅拿着竹编刀,轻轻敲了敲他的手背:“你做得对,咱手艺人讲究‘活到老,学到老’,你们做文化的,也该‘做到老,守到老’,荣誉是身外之物,把事做好才是根本。”
陆砚辞笑着点头,接过一个孩子递来的迷你竹编飞船,指尖摩挲着粗糙的竹篾纹路:“是啊,路还长着呢。”他抬头望向远处的非遗工坊,那里陈曦正在指导新人做陶塑,王珂在和编剧讨论《田埂上的歌声》的剧本,李岩刚从航天城拍完戏赶回来,风尘仆仆却眼里有光——这就是他心中“在路上”的模样:有未完成的梦,有要守护的人,有要传承的文化,有永远不敢停下的脚步。
这份婉拒,不是故作清高的姿态,而是清醒自知的格局;不是对荣誉的漠视,而是对初心的坚守。它让业界看到,真正的领军者,从来不是靠荣誉堆砌而成,而是靠一颗永远“在路上”的赤诚之心,靠一份永远“未完成”的责任与热爱,在行业的道路上,坚定地、踏实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