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现言 > 惊鸿照影落絮无声 > 第119章 无声的硝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那日从赵书平处归来,林薇感觉自己仿佛被割裂成了两个人。表面上,她依旧是那个忙碌、沉静、偶尔因疲惫和营养不良而显得憔悴的“王静老师”,在救济点的琐碎事务和难民的悲欢中穿梭,用冷静和效率维系着这一方小天地的运转。她分发食物,登记信息,安抚受惊的孩子,清洗肮脏的绷带,一切如常。

然而,在她的内心深处,却正经历着一场无声却无比激烈的硝烟。那枚紧贴胸口的飞鸟纽扣,和赵书平透露的信息,像在她心湖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从未停息。沈惊鸿还活着,他可能就在上海的某个角落,他甚至可能试图用那种隐秘到极致的方式联系过她……这些念头日夜灼烧着她,让她在每一个寂静的片刻,都忍不住竖起耳朵,试图从远处隆隆的炮火声和近处难民的嘈杂中,分辨出某种特殊的信号;让她在审视每一张新来的面孔、每一件捐赠来的旧物时,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与期待。

希望是支撑,也是煎熬。她必须用尽全力,才能压制住那股想要不顾一切、冲出救济点去寻找他的冲动。赵书平的警告言犹在耳,她不能因为自己的冒失,将他和整个可能正在复苏的“鸿影”网络置于险境。她只能等待,做一个最耐心的猎手,也是一个最沉默的守望者。

这种内心的紧绷,让她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变得更加敏锐。她开始留意那些看似寻常的细节:某个义工无意间多看了她几眼;捐赠物资里是否再次出现带有特殊标记的物品;甚至弄堂口陌生小贩叫卖声调的细微变化。她知道,苏婉清和她的日本主子从未放弃搜寻,任何一丝不寻常,都可能意味着危险的临近。

这天,救济点接收了一批由外国侨民捐赠的书籍和文具,希望能给难民中的孩子们带去一点慰藉。林薇和几个义工一起整理分类。大部分是些旧的童话书、识字课本和破损的练习册。就在她将一摞书搬上架子时,一本厚厚的、硬壳封面的《上海市街巷详图》从书堆中滑落,“啪”地一声掉在地上。

她弯腰拾起,随手翻开。这是一本战前出版的普通地图册,纸张已经有些泛黄。她正欲合上放回,目光却无意间扫过其中一页,落在公共租界靠近苏州河的一片区域。她的心脏猛地漏跳了一拍!

在那片区域的边缘,一个代表小型公园或绿地的符号旁边,有人用极其细微、几乎与印刷痕迹融为一体的铅笔,轻轻地、轻轻地画了一个圈。若不是林薇看得极其仔细,几乎无法察觉。而就在那个圆圈的中心,恰好覆盖了一条不起眼的、名为“柳林路”的小巷。

这个标记本身并不出奇,或许只是某个前主人随手所做。但让林薇浑身血液几乎凝固的是——在那个铅笔圈圈的旁边,同样用极细的铅笔,勾勒着一个几乎要淡化的、振翅欲飞的鸟儿轮廓!

飞鸟!又是这个图案!

不是纽扣,不是言语,而是出现在一本捐赠来的、随机分发的地图册上!这绝不可能是巧合!

她的指尖瞬间冰凉,呼吸也变得急促。她强忍着立刻仔细研究的冲动,不动声色地将地图册合上,混入其他待分发的书籍中,仿佛它与其他书册并无不同。但她的脑海里,已经如同暴风骤雨般翻腾起来。

柳林路……她迅速在记忆中搜索。那是一条很短、很僻静的小巷,离她现在所在的救济点不算太远,但也并非必经之路。地图上的标记是什么意思?是一个地点?一个会面的暗示?还是一个……陷阱?

她无法判断。但这本突然出现、带有明确“鸿影”标记的地图册,无疑是一个比纽扣更清晰、也更危险的信号!它不再是泛泛的“报平安”,而是指向了一个具体的地点!

整个下午,林薇都处在一种高度警觉和内心挣扎的状态。她一边继续手头的工作,一边用眼角的余光观察着周围的人。是谁捐赠了这批书?是哪个义工经手整理的?有没有人特别注意过这本地图册?一切看似正常,却又仿佛暗流涌动。

她想起了赵书平给的紧急联络方式。现在算不算“紧急情况”?她不确定。贸然使用,会不会打乱沈惊鸿的计划?或者,这根本就是敌人设下的圈套,目的就是引出像她这样与沈惊鸿有关联的人?

放工时,天色已近黄昏。救济点内点起了昏暗的煤油灯。林薇抱着那摞包括地图册在内的、准备第二天分发给稍大些孩子的书籍,走向临时作为库房的隔间。在将书籍放入木箱的瞬间,她的手指极其迅速地将那本《上海市街巷详图》抽了出来,塞进了自己带来的、那个装着私人杂物和更换衣物的布包里。

这个动作完成得悄无声息。她的脸上依旧平静,但手心已经沁出了冷汗。她决定,不联系赵书平。她要自己去确认。这无疑是极其冒险的行为,但她无法忍受被动等待的煎熬。这本地图册的出现,像是一道直接下达给她的指令,或者说,是一个她无法抗拒的诱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