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蓝色之恋》成为柏林电影节开幕式的最大话题。
摄影记者们纷纷要求再拍一轮,欧洲媒体以专题报道形式推出图片集,标题用的赫然是——“龙袍震撼柏林:范小胖的东方魅力”。王
轩笑了笑,知道这就是他带剧组来柏林的意义所在:不仅仅是电影竞赛,更是让华夏文化提前对外输出。
这一夜,柏林电影宫的灯光下,红毯上,范小胖成为东方文化与现代电影节碰撞出的第一道光芒,也为《蓝色之恋》打响了在欧洲的名声。
当王轩带着《蓝色之恋》剧组步入大厅,四周的闪光灯仍在追逐着他们,尤其是范小胖——她的那袭红底金龙的龙袍仿佛还在空气中留着余温。
工作人员引领他们走向主竞赛入围影片的嘉宾席,一路上无数目光暗暗追随。
大厅内聚集着来自全球的电影人,法语、德语、英语交织在空气里,带着艺术与香水的味道,夹杂着电影人特有的兴奋与克制。
在他们前方,是《翻译风波》的剧组——妮可·基德曼正与导演西德尼·波拉克交谈。
她似乎也注意到了范小胖,轻轻一笑,对身边人低语了几句。这一刻,来自不同文化的两位女性明星在同一个画面中,仿佛成为了这一届柏林红毯的东西方双焦点。
余波低声道:“看来咱们的龙袍真的出圈了。”
王轩笑了笑,压低声音:“毕竟欧洲也有女皇,就是欧洲的王权一直不大,导致无论是皇宫还是皇室用度都是比不上东方大国,现在好不容易见到这么精美的女士龙袍,肯定是喜欢的不得了。”
入座后,主持人开始用德语与英语交替致辞。
舞台正中悬挂着本届柏林电影节的主题海报——那只熟悉的黑熊在灯光下闪着银光。
几位欧洲影评人坐在王轩不远处,正在互相交换印有《蓝色之恋》海报的资料页,似乎在讨论什么。
当主持人介绍今年的评审团主席——英国导演罗兰·约菲上台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王轩也站起身,礼貌鼓掌。
这位以灾难大片闻名的导演向台下微微点头致意,随后笑着提到:“今年的主竞赛单元,来自东方的作品格外引人期待。柏林始终欢迎新声音、新文化。”
这一句,让场内不少目光又一次投向王轩,这时候顾长为的颜值就劝退了不少目光了。
颁奖前放映短片剪辑环节,播放了本届入围影片的片花。
轮到《蓝色之恋》的片段时,屏幕上闪过范小胖视角的见闻与个人经历。片花结束,全场一瞬安静,紧接着响起了掌声。
前戏结束,接下来就是开幕式的正题了,播放开幕式影片,这个环节三大属于是如出一辙了。
只不过戛纳在这个环节一般会请好莱坞大牌来撑场面。而威尼斯和柏林就比较老实了,更偏向于选择文艺片。
今晚这片子《男人之间》也是,这片子属实是非常无聊,讲的是一个十九世纪英国科学家在非洲科考,发现当地的木雕艺术非常先进。
从而开始质疑殖民主义的正当性,毕竟人家非洲有自己的文明,英国佬擅自移植本国的文化制度给当地人,这是不道德的,也是不合理的。
不得不说,欧洲人是懂反思的,对于历史上犯的错也毫不避讳。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人家总归是做了。
当然,这种片子王轩是看不下去的,一堆大老黑在那儿载歌载舞,王轩是没看出文明在哪里,也没看出美感在哪。
闲着无聊,王轩捏捏范小胖的小胖手,数来数去。
一本正经的范小胖看着王轩幼稚的行为也是很无奈,奈何是自己男人,也只能自己宠着了。
而坐在一旁的张丽眼睛一直锁定在范小胖身上,毕竟今天的范小胖确实是光彩照人。
余波看着三人的情况,心想他不应该坐旁边,他应该坐角落。
两个多小时的无聊时光终于浪费完了。
晚宴在开幕仪式后举行,柏林市长亲自出席。
这个市长是个高个秃头中年人,很有气质,也很有亲和力。没啥领导发言,只有好客的市长。
厅内音乐悠扬,记者与嘉宾交错穿梭,香槟杯轻碰发出清脆的声响。欧洲媒体记者纷纷围上来采访王轩和范小胖。
“请问王先生,《蓝色之恋》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东方的爱情故事能被欧洲观众理解吗?”
“范小姐,您的造型太惊艳了!能谈谈为什么选择龙袍登场吗?”
范小胖微微一笑,举止从容:“我们来自一个有五千年文化的国度。龙袍对我来说,不只是服装,更是一种文化表达。我希望当大家看到它时,想到的不只是‘东方’,而是‘中国女性的自信’。”
这句话立刻被多家外媒记录下来,当晚,《每日镜报》在线版以《来自东方的女皇:范小胖征服柏林红毯》为头条。
夜渐深,柏林的气温降到零下。剧组离开宴会厅时,门外依旧有记者守候。
范小胖裹着披肩,回头望了一眼灯火通明的柏林电影宫,轻声说:“今晚真开心。”
王轩笑了笑,语气平淡却笃定:“这只是开始。”
结束完开幕式后,接下来就是影片的放映了,当然不只是主竞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