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现言 > 穿成假千金,我反手进了特种部队 > 第215章 老子的刀,不砍回头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5章 老子的刀,不砍回头草

晨光如刃,划破西北基地的苍茫地平线。

灰隼终端的残骸在熔炉中扭曲、蜷缩,发出最后一声低鸣,像一头被拔去獠牙的困兽在绝境中咽下最后一口气。

火花四溅,金属滴落,老铁的手稳稳按在红色按钮上,汗水顺着鬓角滑进衣领。

监控室里,所有技术人员屏息凝神,仿佛在见证一场葬礼——不是某台机器的终结,而是旧时代的谢幕。

夜陵站在观察窗前,黑发被风卷起,眼神却比刀锋更静。

“熔毁完成。”老铁转身,声音沙哑,“最后一台灰隼,已化为废铁。”

她没应声,只是缓缓闭上眼。

耳边仿佛又响起那些冰冷的指令音:“目标锁定”“权限剥夺”“强制离线”……那是过去无数战士被系统反噬时的终章。

他们的枪,不是被敌人夺走,而是被自己人用一段代码,无声无息地卸下。

而现在,再也不会了。

她睁开眼,低语如风:“从今往后,没人能用一段代码,夺走一个战士的枪。”

声音很轻,却像钉子,楔进在场每一个人的心里。

就在同一时刻,中央军委正式签署《战士意志保障条例》。

全国特战单位,即刻启用“神经自主认证系统”作为唯一作战授权机制。

这意味着,从此以后,只有战士本人的意志波动,才能激活武器、启动战术网络、执行高危指令。

任何外部操控、远程劫持、心理监控,都将失效。

这是夜陵用血与命换来的规则。

她没去参加授勋仪式,也没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

她去了总装厂,亲眼看着那套曾囚禁无数战士灵魂的系统,彻底化为灰烬。

而千里之外,另一场风暴正悄然点燃。

苏晓站在基地旗杆下,手中握着话筒,身后是一面长达三十米的巨旗——由退役特战队员的旧作战服拼接而成,每一块布料都带着硝烟味、血渍、弹孔,甚至还有未拆的求生信号片。

“烈风旗万里行”正式启动。

“这面旗不属于某一个人,”她声音清亮,穿透晨风,“它属于所有曾把命交给国家,却被制度背叛过的战士。今天,我们不只要传递一面旗,更要告诉所有人——中国军人的意志,不可篡改!”

镜头扫过人群:白发苍苍的老兵颤抖着抚摸旗面,军属们含泪举起横幅,新兵们肃立敬礼,眼神炽热如火。

首棒本该是夜陵。

但她消失了。

直到深夜。

月光洒在起点广场,万籁俱寂。

苏晓以为无人再来,正要收旗入库,却看见一道身影从暗处走来。

黑色作战服,肩线笔直,步伐无声。

是夜陵。

她没说话,只是蹲下身,从怀中掏出一块焦黑的布片——边缘参差,纤维碳化,唯有中央隐约可见一枚烧得只剩半边的徽记。

授勋台被炸那夜,她从火场废墟中捡回的唯一遗物。

她取出针线,一针一针,将那块布片缝进烈风旗的右下角。

动作很慢,却极稳。

像在完成某种仪式。

苏晓躲在暗处,没上前,也没出声。

她只看见,夜陵缝完最后一针时,指尖在那焦痕上停了三秒,然后轻轻抚平旗角,仿佛在安抚一个沉睡的魂灵。

她起身,转身,离去。

没有回头。

但那面旗,已不再只是布料与记忆的拼接。

它是火中重生的誓言。

是战士意志的图腾。

次日清晨,烈风旗启程。

第一棒,是一名失去左腿的退役侦察兵。

他拄着拐,一步步跑向下一棒的接旗点,汗水浸透假肢接口,却始终没松手。

第二棒,是牺牲飞行员的女儿,十七岁,刚通过新兵体检。

她接过旗时哭了,但跑起来时,像风一样快。

第三棒,是边境哨所的炊事员,五年没回家。

他说:“我也穿这身军装,我也配接这面旗。”

千里传递,万人接力。

而远在西南边境,小豆子正带着他的十人特战班,穿行在海拔四千米的无人区。

突然,所有通讯中断。

GPS失效,耳机杂音如潮,无人机信号被切断。

境外电子干扰,全面压制。

“常规链路瘫痪。”队员低声报告,语气紧绷。

小豆子没下令。

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下一秒,他手腕上的“心锚终端”微微发烫——那是基于夜陵脑波共振模型开发的初级神经同步装置。

它不传递语言,只传递情绪、节奏、战意。

他心中默念战术代号。

瞬间,其余九人同时睁眼。

一人悄然前出,低姿匍匐至制高点;两人交叉掩护,向侧翼包抄;医疗兵自动调整位置,进入救援预备态;爆破手已将微型干扰弹装入发射器……

没有一句话。

但他们知道该做什么。

十道身影如影随形,进退如一,像一头苏醒的野兽,悄无声息地完成战术规避,并反向锁定干扰源位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