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8章 暗流涌动 复仇之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业元年,炀帝的龙椅尚未坐热,那被压抑了多年的雄心和虚荣,便如同脱缰的野马,开始肆意奔腾。他再无需像太子时期那般隐忍克制,他要向天下人,尤其是向那个始终不肯彻底驯服的女人,展示他无上的权威与功绩。

一道旨意,震惊朝野:营建东都洛阳!

“陛下,关中甫定,元气未复,去岁大旱,民生凋敝。此时征发二百万民夫大兴土木,恐伤国之根本,激起民变啊!”老臣苏威再次颤巍巍地出列,老泪纵横地劝谏。他虽因陈氏一言得以保全性命,但忧国之心未泯。

龙椅上的杨广,身着繁复华丽的龙袍,面容冷峻,闻言只是冷哼一声,目光如刀锋般扫过殿内群臣:“苏爱卿是老糊涂了么?朕营建东都,乃是为了控扼山东,便利漕运,巩固我大隋万世之基业!岂是你能妄加揣度的?”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以及一丝对阻碍他宏图大业者的不耐烦。

就在这时,坐在御座旁珠帘之后,被特许“旁听”朝政(实为炀帝一种扭曲的炫耀与占有)的陈氏,轻轻放下了手中的茶盏,发出细微却清晰的声响。她透过珠帘的缝隙,看着下面跪伏在地、白发苍苍的苏威,声音清越而平静地开口了,这是她第一次在朝堂上发声:

“陛下,苏大人年事已高,言辞或许急切,然其忠心,日月可鉴。修建东都确系国策,然若能稍缓工期,或分批次征发民夫,或可稍减民力,亦显陛下仁德。”

她的声音不大,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满朝文武皆惊,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那摇曳的珠帘。苏威更是愕然抬头,难以置信。谁也没想到,这位身份尴尬、深居简出的先帝妃嫔,竟会在此刻为一位劝谏的老臣说话。

炀帝也是一愣,侧头看向珠帘后那模糊而曼妙的身影,脸上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却化为一抹奇异而满足的笑容。他喜欢这种感觉,喜欢她介入他的世界,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句话。这让他觉得,她正在逐渐被他掌控,与他产生联系。

“爱妃言之有理。”炀帝的语气竟缓和了几分,他看向苏威,“苏爱卿,念你一片忠心,此次便不计较了。退下吧。东都之建,朕意已决,工期不得延误,但可令有司妥善安置民夫,不得过度盘剥。”这最后的补充,已是难得的“让步”。

苏威复杂地看了一眼珠帘,叩首谢恩,颤巍巍地退回了班列。

下朝后,炀帝搂着陈氏的肩,回到蓬莱阁,语气中带着一丝玩味:“今日为何替那老顽固求情?”

陈氏垂眸,掩饰住眼底的冰冷,语气恭顺而淡然:“臣妾只是不想陛下因一时之怒,担上苛待老臣、不恤民力的名声,被后世史书诟病为……暴君。”

“暴君?”炀帝嗤笑一声,手指抬起她的下巴,迫使她看着自己,“朕若是暴君,第一个就该杀了你这个屡屡忤逆朕意、还试图干预朝政的女人!”

陈氏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陛下若觉臣妾干涉朝政,臣妾日后不再多言便是。”

“不,”杨广却笑了,笑容中带着掌控一切的得意,“朕准你说。朕倒要看看,你这聪明的小脑袋里,还能想出些什么。只要你乖乖留在朕身边,朕容得下你的小性子。”他享受的,正是这种将一切(包括她的反抗与智慧)都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感觉。

陈氏不再言语。她深知,这只是开始。她的进言,并非为了真正帮助杨广,而是在小心翼翼地试探权力的边界,在群臣面前埋下“仁德”的种子(哪怕微不足道),更重要的是,借此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帝国的运转机制,了解杨广的弱点。

而她的复仇,绝不仅仅局限于朝堂之上的几句言语。

大业二年,炀帝再下惊天动地之令: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以利漕运与巡幸。数百万民夫被征发,如同蝼蚁般,奔赴那望不到头的河道工地。沉重的劳役,恶劣的条件,监工的鞭挞……死者相枕于道,哀鸿遍野。“无向辽东浪死歌”的怨愤之声,开始在民间悄悄流传。

这天夜里,蓬莱阁内烛火昏暗。陈氏秘密召见了通过表兄陈棱安排、伪装成运送宫中用度物品的商人进入宫中的心腹信使。

“表兄那边,情况如何?”陈氏屏退左右,只留青莲在门外望风,急切地问道。

信使压低声音:“回禀娘娘,陈大人让小人禀报,运河沿线,已是十室九空,民怨沸腾。山东王薄已然聚众起义,自称‘知世郎’,言‘知世郎,总知世事,浪打浪,死了算’,应者云集!”

陈氏眼中闪过一道锐利的光芒,如同暗夜中的闪电。机会来了!民怨,正是她可以利用的最强大的武器!

“回复表兄,”陈氏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清晰,“我要他不惜一切代价,暗中资助这些义军。钱财、布匹、药材,甚至……一些无关紧要的官府动向,都可以提供给他们。务必做得干净,绝不能留下任何把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