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山河鉴:隋鼎 > 第118章 贵乡暗流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驿馆的灯火在寒夜里摇曳,如同贵乡城内此刻浮动的人心。魏征送走了最后一波“夜访”的客人,轻轻掩上房门,脸上并无多少疲惫,反而带着一丝洞悉世情的冷笑。他走到案前,就着昏黄的灯光,在一卷空白的竹简上缓缓写下几个名字,又在旁边标注了简短的评语与数字——那是各方势力私下许诺的“诚意”,也是他们内心恐惧与欲望的价码。

“郑府君,老迈昏聩,只求善终,其族人多在外地,但本地产业颇丰……可收购其产业,护送其离开。”

“元宝藏,贪权惜命,首鼠两端,然熟悉郡务,暂不可替代……可暂留郡丞之位,以示宽大,然需暗中掣肘,徐徐图之。”

“郡尉赵德方,手握残余郡兵,性情耿直,尚存几分忠义之念……其子侄在清河郡为吏,或可从此处着手……”

“城西马氏,掌控城内三成粮行,与元宝藏姻亲相连,今夜遣子密会,愿献粮五千石……”

“城东陈氏,以贩运起家,与清河郡守有旧,似有观望之意……”

笔尖在竹简上游走,将白日里冠冕堂皇之下的暗流,一一具象化为清晰的情报与筹码。魏征深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贵乡城,看似铁板一块,实则内部早已被恐惧、利益和私欲侵蚀得千疮百孔。他此行,不过是轻轻一推,加速了它的分崩离析。

与此同时,郡守府后堂密室之内,炭火烧得噼啪作响,却驱不散郑府君心头的寒意。白日里在人前的镇定与威严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力与焦虑。

“老刘,你看这……这魏征所言,有几分可信?”郑府君蜷缩在铺着厚厚毛皮的胡床上,声音带着老年人特有的颤抖,“他当真能保我等身家性命,富贵无忧?”

郡丞府内,元宝藏坐在书房中,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儿啊,事到如今,魏征的话可信不可信,已非关键。关键是,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他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甘与认命,“杨义臣指望不上,周边郡县作壁上观,城中兵力……你我都清楚,不过是虚张声势。一旦高鉴真的挥军来攻,城破只是旦夕之间。届时,玉石俱焚啊!”

“可……可若是开城,这背主求荣的骂名……”其子坐在对面,眼中闪过一丝挣扎。

“骂名?”元宝藏嗤笑一声,带着几分自嘲,“这天下,眼看就要变了!杨广无道,天下共弃!我等不过是顺应时势,何来背主之说?再说,是高鉴兵临城下,我等为保全城百姓,不得已而为之,史书上,或许还能落个‘权宜保民’的评价。若顽抗到底,城破身死,那才是真正的愚忠,徒留笑柄!”

郡守府中,郑府君口中的老刘凑近了些,压低声音道:“府君,魏征私下向我透露,高统领其志不仅在这武阳郡,绝非张金称之流可比。他需要我等熟悉政务、稳定地方的人才。只要我等真心归附,不仅身家无忧,将来……不仅是府君,府君的子嗣未必没有其他更好的机会。总好过在这孤城里,陪着那大隋朝一同殉葬吧?”

恰在此时,门外响起一阵深沉的叩门声:“大人,元郡丞求见!”

郑府君沉默许久,终是缓缓道:“请他进来!”又转向一旁的老仆,声音低沉:“老刘,你暂且回避。”

元宝藏入内后,二人密谈多时。烛影摇曳间,只听得郑府君最终化作一声悠长的叹息,那叹息里仿佛浸透了半生的重量。他像是顷刻间又被抽走了几分精神,连摆手也显得无力:“罢了,罢了……老夫已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只求个安稳……此事,便由郡丞你……全权操持吧。只是,务必与那魏征谈妥,要确保我郑氏一族,安然无恙。”

“府君放心!”元宝藏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连忙应承下来。得到了郑府君的默许,他心中那块最大的石头终于落地。

而与郡守府的妥协不同,郡尉赵德方的府邸内,气氛则要凝重得多。赵德方一身便服,坐在演武场边的石墩上,望着架上那柄跟随他多年的环首刀,怔怔出神。他行伍出身,性子刚直,对朝廷尚有几分香火之情,让他不战而降,心中实在憋闷。

“父亲,还在犹豫?”其长子赵岩走了过来,低声问道。

赵德方抬起头,看着英气勃勃的儿子,叹道:“岩儿,为父食君之禄多年,如今贼兵压境,却不战而降,这……这于心何安?”

赵岩沉默片刻,道:“父亲,忠义固然重要,然则也要看值不值得。如今朝廷远在江都,政令不出百里,各地烽烟四起,这大隋……气数已尽矣。我等坚守,是为谁守?为何而守?若只为成全一人忠烈之名,而置满城将士百姓于死地,这忠,究竟是忠于君,还是忠于这虚名?”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况且,母亲和妹妹她们……清河郡那边,姨父前日来信,言语间也对局势颇为悲观,让我们……早做打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