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科幻 > 70娇宠:冷面首长的沉睡小祖宗 > 第171章 游刃有余的应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午后的阳光透过书房的玻璃窗,在红木书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里浮动着细小的尘埃,静谧中酝酿着某种无形的张力。

苏星澜端坐在书桌前,背脊挺直如松,目光沉静地落在面前那叠厚厚的外文资料上。德、法、意三种文字交织,复杂的图表与专业术语密布,这叠由周墨琛带来的“硬骨头”,正散发着生人勿近的艰涩气息。

周墨琛坐在她对面的扶手椅上,这位见惯风浪的研究院大佬,此刻指尖却无意识地在膝上轻敲,泄露了内心的焦灼。这份涉及精密机械、动力系统与新型材料等多个前沿领域的关键设备综述,犹如一团乱麻,卡住了重要项目的咽喉。时间分秒流逝,院内几位顶尖的专业翻译面对这“三语杂烩”也进展迟缓。无奈之下,他再次想到了苏星澜——这个总能创造奇迹的少女。

客厅里,陆景渊听闻周墨琛的来意后,眉头瞬间锁紧,周身的气压肉眼可见地降低,冷硬的面部线条如同冰封。“周老,”他的声音没有太多波澜,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星澜的身体状况,您清楚。她需要的是静养,不是耗费心神的难题。”言语间的维护之意,如同坚固的壁垒。

“景渊,我明白这有些强人所难。”周墨琛叹了口气,语气诚恳得近乎请求,“但这份资料关系到后续一系列关键技术路线的选择,时间不等人……除了星澜,我实在想不出第二个人选,能在短时间内厘清这团乱麻。我以人格担保,绝不让她过度劳累,一旦她露出疲态,立刻停止!”

僵局是由苏星澜本人打破的。她被书房外的动静吸引,走过来,视线好奇地落在那叠文件上。出乎陆景渊的预料,她那清澈的眸子里没有半分畏难,反而闪烁起一种他熟悉的、面对挑战时才有的,如同星子被点亮般的光彩。

“大叔,”她轻轻扯了扯陆景渊的衣袖,声音依旧软糯,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笃定,“这个东西,看起来好像有点意思。我想试试看。”

陆景渊垂眸,对上她眼中那簇小小的、跃动的火焰,那是求知与探索的光芒。他沉默了片刻,紧抿的唇线终于微微松动,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妥协,只因为她眼中的光。

但他并未离开。高大的身躯转而搬了把椅子,直接放在了书房与外间相连的门廊处,与书房内部仅一步之遥。他将军务文件放在手边,脊背笔挺地坐下,如同一尊沉默的守护神。他无法折断她即将展开的羽翼,却必须守在这光芒边缘,确保没有任何风雨能侵袭到她。

书房内,空气仿佛因为苏星澜的专注而变得凝实。

她没有多余的客套,甚至没有询问具体需求。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器,开始以惊人的速度掠过纸面。纤细白皙的手指翻动纸张,快得几乎带起残影。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她一边高速浏览,一边信手拈起旁边备用的各色便签纸,指尖飞舞间,一张张彩色标签如同被赋予了生命,精准无比地落在不同的段落、图表乃至旁注旁边。

“德文主体架构,核心传动部分,涉及非线性振动分析与冗余设计……”她低声自语,语速平缓却清晰,一张蓝色便签随之落下。

“法文插入段落,描述的是配套的循环冷却系统,运用了高等流体力学模型……”黄色便签精准定位。

“意语章节,聚焦表面处理工艺与耐极端环境测试标准……等等,这里引用的疲劳强度数据,与前面德文部分的基础材料参数存在逻辑冲突……”红色便签如同警示灯,被迅速贴上。

她所做的,远非简单的按语种分类。她是在同时进行多维度的信息剥离与重构。德语部分中关于特种合金的论述,被她用绿色便签标记,与后方意语材料章节的内容瞬间联动;法语提及的能源转换效率问题,她用橙色便签注明,转而与德语动力输出的核心参数进行交叉验证。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丝毫停顿犹豫,仿佛她的大脑内建了一套超越常理的信息处理与关联系统。不过半小时左右,那叠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纠缠如乱麻的“天书”,已经被五颜六色的标签分割、归类、串联,变得条理分明,脉络清晰得如同掌上观纹。

周墨琛从一开始的满怀期待,到过程中的微微惊讶,再到此刻,内心早已掀起了难以平息的惊涛骇浪。这已经完全超出了“语言天才”或“记忆力超群”的范畴,这是一种更高级别的、对知识结构本身进行本能般洞察与解构的能力!他仿佛不是在观看一个少女处理文件,而是在目睹一位顶尖的战略家,于纷繁复杂的情报中,瞬间厘清敌我态势,直指核心要害。

“周教授,”苏星澜抬起头,清越的声音打破了书房内几乎凝滞的空气,她的眼神依旧清明透亮,不见半分疲惫,“从整体来看,这份资料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应力分散’理论构型的新型重载轴承设计思路。如果实现,相比国内现有的主流技术路线,理论上能将极限负载能力提升百分之三十以上,并且能显着降低高速运转工况下的噪音与磨损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