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研究院派来的黑色轿车驶离军区大院,卷起一阵轻微的尘土。陆景渊站在宿舍二楼的窗前,身形笔挺如松,目光锐利地追踪着车辆直到它消失在大门拐角。他背在身后的手,指节无意识地相互摩挲着,那是他思考时不易察觉的小动作。

车内,苏星澜安静地靠在后座,看似在欣赏窗外飞速掠过的梧桐树影,实则瞳孔深处有微光闪烁,正以远超这个时代理解的方式,记录着车辆的振动频率、引擎声纹与道路的曲率,与她意识深处庞大的数据库进行着无声的比对校准。刚刚结束的对那份混合了德、法、意三种语言的关键设备综述资料的最终审核,对她而言,智力上的消耗远不如“将思维频率压抑并适配到这个时代理解水平”所带来的精神凝滞感更耗费能量。就像一台超频运行的处理器被强行限制在低功耗模式,核心能量的流转都似乎变得迟缓了些。

驾驶座上的是周墨琛的专职司机,沉默而专业。副驾驶上坐着一位姓王的年轻研究员,是周墨琛颇为看重的学生,此行负责接送与必要的协助。王研究员透过后视镜,目光带着难以掩饰的好奇与探究,偷偷打量着后座那位被周老师称为“小国宝”的姑娘。

她实在年轻得过分,瓷白的肌肤在车内略显昏暗的光线下仿佛自带柔光,五官精致得不似凡俗,那身浅蓝色的棉布裙更添了几分纯净。可就是这样一位看起来需要被小心翼翼呵护的少女,在过去几天里,以一种近乎非人的效率和精准,解决了让研究院数位语言专家和领域工程师都束手无策的难题。她不仅流畅翻译,那份附在译文后的、关于核心参数模糊点的逻辑分析简报,更是直指要害,其视角之刁钻、思路之清晰,让他们这些浸淫多年的研究者都感到汗颜与震撼。

王研究员想起出发前,周老师拍着他的肩膀,语气前所未有的郑重:“小王,路上务必照顾好星澜同志,她对我们,乃至对国家,都可能意味着……新的可能。” 他收敛心神,姿态愈发恭敬,甚至带上了几分对待师长般的谨慎。

车子平稳地停在研究院那栋看似朴素却戒备森严的小楼前。让王研究员微微吃惊的是,一向沉稳的周墨琛教授竟亲自等在门口,脸上带着难得的、掩不住的期待。

“星澜,辛苦了。”周墨琛迎上前,语气是发自内心的温和,甚至直接省去了“同志”二字,显得更为亲近。他接过那个看似普通的文件袋,却没有立刻查看,目光关切地落在苏星澜脸上,“这次任务重,耗费心神,身体有没有觉得不适?”

苏星澜眨了眨眼,适应着光线的转换,闻言轻轻摇头:“能量消耗在可控范围。谢谢周伯伯。”她的称呼依旧带着不谙世事的直接与纯粹,周墨琛却早已习惯,反而觉得这比任何刻板的客套都更显珍贵。

“走,去我办公室,刚得了点好茶叶,给你醒醒神。”周墨琛引着她往里走,王研究员识趣地留在外面等候。

与此同时,军区陆景渊的办公室内,气氛却如同绷紧的弦。

陈大川拿着一份文件敲门进来,脸上带着几分欲言又止的纠结,眼神下意识地先扫了一眼办公室的窗户,仿佛在确认外面的安全状况——这是长期跟随陆景渊养成的习惯。

“团长,三营的训练报告。”陈大川将文件放在桌上,脚步却没有移动。

陆景渊从窗前回过身,锐利的目光扫过陈大川的脸,拿起文件的同时,沉声问:“有事?”

陈大川上前一步,声音压得极低:“团长,我刚才去后勤部协调装备,碰到二所采购科的老张了,他……他拉着我旁敲侧击地打听小嫂子。”

陆景渊放下文件,眼神倏地一凝,如同瞄准目标:“打听什么?具体点。”

“就是问……问小嫂子是不是真像外面传的那样,懂好几国洋文,连研究院的周工都佩服得五体投地。”陈大川咽了口唾沫,声音更低了,“他还说,他们刘所长好像都听说了这事儿,半开玩笑地跟老张讲,问问咱们这边,能不能请小嫂子闲暇时,去他们那边帮忙看看几份压箱底的俄文技术档案,报酬方面绝对让咱们满意。”

陆景渊的脸色沉了下来,手指在桌面轻轻敲击,发出规律而压抑的声响。二所是兄弟单位的附属研究所,虽不归他直管,但同属一个大军区,这种消息的传播速度,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期。这不再是家属院里那些关于“来历”和“娇气”的闲言碎语,而是开始触及她核心价值的试探,性质截然不同。

“你怎么回的?”他的声音听不出情绪,但熟悉他的陈大川能感受到那平静下的冷意。

“我按您之前定的调,打了个哈哈,说小嫂子身体底子差,需要长期静养,之前就是帮周工一点小忙,纯属运气,没那么神乎其神。”陈大川赶紧表明立场,随即眉头紧锁,“可是团长,这风……好像有点往高处走了啊。连二所的所长都惊动了,这才几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