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她看来,李南就像一本装帧朴素却内容深奥的书,需要耐心和技巧去翻阅、去理解。

“京城见吧,李南副局长。”

她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志在必得的光芒,

“我们会有很多时间,‘慢慢’了解的。”

她已经开始构思,在党校那个全新的环境里,该如何自然而然地与这位“同省同学”拉近距离。

对她韩韵来说,只要她想,很少有她做不到的事。李南的戒心,在她看来,

不过是让这场即将开始的“同学关系”,增添了一点需要用心破解的小小趣味而已。

她相信,凭借自己的魅力和手腕,假以时日,定能敲开李南那扇紧闭的心门。

第二天下午,还不到五点,星城火车站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夕阳将建筑物的影子拉得很长,

带着一丝初冬的凉意。苏荃儿的黑色花冠缓缓停在进站口附近。

车内,气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离愁。苏荃儿解开安全带,侧过身,看着正准备下车的李南,

轻声叮嘱:

“路上小心,到了就给我打个电话,或者发个信息。”

她的眼神里有关切,有不舍,但都克制在得体的范围内。李南看着她,心中暖流涌动,

伸手轻轻握了握她放在方向盘上的手,触感微凉。

“嗯,我知道。你回去开车也慢点。这三个月,照顾好自己。”

他的声音低沉而温和,没有过多缠绵的言语,但那份珍重和牵挂却清晰地传递了过去。

“嗯。”

苏荃儿点了点头,努力露出一个让他安心的笑容,

“等你回来。”

没有拥抱,没有亲吻,在这人来人往的火车站,两人只是深深地对视了一眼,

千言万语都融在了这无声的交流中。李南松开手,利落地开门下车,

从后备箱取出了那个不大的行李箱。他站在车窗外,对苏荃儿挥了挥手。

苏荃儿也挥了挥手,目送他拖着行李箱,挺拔的身影汇入人流,走向进站口,

直到看不见了,才轻轻叹了口气,发动车子,调头返回德市。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这个道理他们都懂,但心中的那份空落,却依旧真实。李南顺利通过安检,进入候车室。

十五个多小时的旅程,他目前的级别也只能享受硬卧。找到对应的车厢和铺位,放好行李,

他靠窗坐下,看着窗外逐渐加速后退的星城景色,思绪渐渐平静下来,

开始规划即将开始的党校生活。列车在夜色中疾驰,跨越山河。

次日早上八点多,伴随着一声长鸣,列车缓缓驶入了京城火车西站。

走出熙熙攘攘的出站口,一股属于北方冬日的干冷空气扑面而来,与星城的温润截然不同。

李南深吸一口气,拢了拢外套的领子,招手拦下了一辆出租车。

“师傅,去中央党校。”

“好嘞!坐稳了您呐!”

司机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京爷,一口地道的京片子,透着股自来熟的热情。

车子汇入京城早晨繁忙的车流,司机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哥们儿,听口音不是本地人吧?来学习?嘿,去党校的可都是人物啊!”

司机一边灵活地并线,一边从后视镜里打量着李南,

“咱这京城啊,变化快着呢!您瞧这路,这楼,一天一个样儿!要说这京城的事儿,

没咱不知道的......”

2001年的京城的士司机,大多有着一种见证首都变迁的优越感和表达欲,

天文地理、国家大事似乎都能侃上几句。李南只是偶尔“嗯”、“啊”地回应一下,

或者简短地问一句“是吗?”,并不多言,目光更多是投向窗外,

观察着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首都。街道比记忆中的要稍显陈旧,

但那股磅礴大气的底蕴和飞速发展的活力已经扑面而来。司机见他兴趣不大,也不觉尴尬,

自顾自地继续点评着交通、房价,甚至偶尔夹杂几句对时局的“高见”。

车子穿过喧嚣的市区,驶入海淀区,周围环境逐渐变得安静、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