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现言 > 鎏金岁月:妯娌大战 > 第145章 周晓云的抉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夏末秋初的傍晚,空气中仍残留着白日的燥热,但微风已带上了一丝凉意。周晓云独自坐在办公室里,面前摊开的是集团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初稿,密密麻麻的数字像往常一样占据着她的全部心神,但今天,这些熟悉的符号却似乎失去了魔力,无法完全凝聚她的注意力。

她的目光,不时会飘向窗外那抹被夕阳染成金红的晚霞,以及桌角那份看似普通,却重若千钧的白色信封。

那是市里新成立的“滨城发展银行”发出的邀请函,诚挚邀请她出任创始副行长,主管信贷与风险控制。

“股份制商业银行”、“创始团队”、“副行长”……每一个词都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她心中漾开层层涟漪。这是一个全新的、更高的平台,一个她即使在大学里捧着《货币银行学》时也未曾想象过的机遇。它代表着更广阔的视野、更专业的领域,以及参与塑造一座城市金融血脉的可能性。

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打断了她的思绪。宋卫民端着个搪瓷缸子走了进来,里面是刚沏好的茉莉花茶,香气袅袅。

“还没看完?休息会儿吧。”他将杯子放在她手边,温声说着,目光习惯性地扫过她桌面的文件,自然也看到了那份突兀的、印着银行抬头的信封。他眼神微动,却没有立即询问。

周晓云回过神,端起茶杯暖了暖手,深吸一口茶香,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她与宋卫民之间,早已形成了无需言语的默契。她将邀请函轻轻推到他面前。

“卫民,你看看这个。”

宋卫民拿起信纸,快速浏览起来。办公室内一时只剩下纸张轻微的摩擦声。周晓云注视着他,看到他眉头先是惊讶地挑起,随即慢慢蹙起,神情变得专注而复杂。

良久,他放下信函,抬眼看向妻子,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为她感到的骄傲,有显而易见的惊讶,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副行长……晓云,这是大好事啊!”他的语气带着由衷的赞叹,“滨城发展银行,我听说市里非常重视,筹备组的组长是原来省人行退下来的老行长。他们能来找你,说明你的能力是被公认的。”

周晓云点了点头,心里因丈夫的肯定而微微一暖,但随即又泛起苦涩。“是啊,机会确实难得。但是……”她顿了顿,目光扫过这间熟悉的办公室,这里承载了她从青涩到成熟的几乎全部职业记忆,“我走了,集团这边怎么办?”

财务总监的位置,看似只是一个职位,实则是宋氏集团庞大资金流转的核心枢纽。从超市每日的现金流,到食品厂的原料采购,再到服装公司的订单结算,乃至正在筹备的购物广场那巨额的预算和贷款,所有的脉络都汇聚于此,由她一手梳理、掌控。她不仅是“管钱的”,更是林薇和楚瑶在重大决策时最重要的财务顾问,是维系这个家族企业资金链稳健的定海神针。

“薇姐和瑶姐那边……”宋卫民替她说出了下半句,眉头也锁紧了。林薇和楚瑶对周晓云有知遇之恩,从她嫁入宋家,到毫无保留地将集团财政大权交付,这份信任,重如山岳。在集团业务不断扩张,甚至面临外部强大竞争的节骨眼上,她提出离开,于情于理,都显得有些不负责任。

“还有你,”周晓云看向宋卫民,声音低了几分,“服装公司刚刚走上正轨,设计、生产、销售,哪一环都离不开你。我要是去了银行,工作强度和压力肯定会更大,到时候家里……怀瑾还小。”他们的女儿宋怀瑾刚上小学二年级,正是需要父母陪伴引导的时候。

夫妻俩陷入了沉默。窗外的天色渐渐暗沉下来,办公室内没有开主灯,只有桌上一盏台灯散发着昏黄而温暖的光晕,将两人的身影拉长,投在墙壁上,交织在一起,仿佛也映照着他们此刻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

这是一个典型的“家庭VS事业”的难题,却又远比普通的情况更为复杂,因为它还牵扯到深厚的情义、沉甸甸的责任和一个正在快速航行中的商业巨轮的稳定。

---

接下来的几天,周晓云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焦虑状态。她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照常开会、审核报表、听取汇报,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内心的天平正在左右摇摆,没有一刻停歇。

在一次关于购物广场建设资金的协调会上,林薇提到了接下来与几家国有大行洽谈贷款的事情,目光自然地投向周晓云:“晓云,这方面的对接和方案,还是得你多费心,你最熟悉情况。”

周晓云下意识地点头应下,喉咙却有些发紧。如果她接受了银行的职位,那么未来,她代表的不再是寻求贷款的宋氏集团,而是审批贷款的银行方。角色的转换,意味着立场的对立,至少是部分对立。她将来要如何面对林薇和楚瑶期待的目光?又如何能心安理得地用银行的规则,去审视、甚至可能制约宋氏集团的发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