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挽天倾之南明复兴 > 第24章 户籍制度革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隆武帝等一行人刚踏入京师火器制造局,

工部尚书宋之绳,携带工部一众官员,早已在门口等候多时,

见到隆武帝到来,忙跪地行礼,

“臣等,恭迎圣驾,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免礼!”

“宋爱卿,快带朕与陈阁老、熊阁老、蒋中堂,

去看看我朝这新组建,已经五年多的京师火器制造局,

如今火器生产规模如何,有军匠多少户?

手艺好、经验丰富的三级以上的大军匠,又有多少人?

可年产多少门红衣火炮和虎蹲炮??

多少支鸟铳?和鲁密铳??

多少斤火药?

及其你昨天提及的那火器专家戴苍,其为何人,

其所最新研发出来的新型火炮,威力又如何,射程又有多远等等”

隆武帝之所以问军匠有多少户,三级以上的大军匠有多少人,

乃是因为大明自明太祖朱元璋立国后,为了大明江山永固,

将大明治理之下的全国百姓,按照职业类型,分为三种户籍,

即,民户、军户、匠户!

其中民户,占全国人口的八成左右,需要承担赋税和徭役,

民户之中的官绅地主阶层,只需要缴纳赋税,不用服徭役!

不过,明太祖朱元璋规定,如考取举人以上的功名,可以享受一定程度的免田,

免田,主要针对的就是皇室、藩王、勋贵、官员士绅阶层!

其中藩王钦赐田土和官员士绅优免田亩,是其核心内容,

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大明会典》之中的卷三十八,

明确定下“亲王庄田,例不纳粮”的祖制,

即,明确藩王通过钦赐获得的土地,如封地、赏赐田,皆是免除赋税的。

正因有如此祖制存在,大明后期藩王越来越多,明朝的中央财政收入却越来越少,

一直到崇祯朝之时,因财政崩溃,而灭亡!

故,南明隆武帝上位后,利用明太祖的这条“亲王庄田,例不纳粮”的祖制,加以变通!

既然太祖皇帝说的是,“亲王”的庄田,不纳粮,

那非“亲王”的庄田,就必须纳粮!

大明的藩王制度下,

皇帝生的儿子,封为亲王,

亲王生的儿子,封为郡王,

郡王后代依次降等,分别为,

镇国将军,年俸一千石,

辅国将军,年俸八百石、

奉国将军,年俸六百石、

镇国中尉,年俸四百石、

辅国中尉,年俸三百石、

奉国中尉,年俸二百石,

六世以下,皆授奉国中尉。??

故,隆武帝上台,实行推恩令,

亲王的儿子郡王们,平分亲王麾下的田地和家产,以此类推,

亲王除外,但从郡王开始,都需要纳税,

同时规定,大明法统若出现中断后,皇帝只能从亲王、郡王之中,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选出,

而郡王之下的明朝宗室们,可以自行选择出路,

或考取功名,或经商下西洋,或参军等等,

隆武帝之所以敢做出如此大的变动,

主要原因,

一是,经过明末的二十多年的大动乱,大明有实力的藩王已经所剩不多,

二来,乃是为了用朱家宗室,压制地方上重新崛起的地方绅士,

三来,也是为避免自己的后世子孙们,也跟明朝一样,被养成废物!

至于,官绅阶层的免田制度,则没有变动,

还是京官,

?一品?:免田一万亩,

以下递减,

一直??至九品?:免田6亩,

外官减半,致仕免本品十分之六;

未仕进士优免田最高可达三千三百五十亩,

未仕举人优免田一千二百亩;

生员、监生八十亩。

毕竟明朝的官员,需要自己掏钱,养师爷等工作服务人员,

除了俸禄外,若没有免税田,在不贪污,又要养师爷的情况下,其收入绝对是最低的,

故,隆武帝上台后,

针对官员这块,一方面加大贪污腐败的打击力度,

另一方面,又放开海外远洋贸易,大力发展工商业,

更是鼓励官绅地主阶层,投资建厂,以正当方式发家致富!

同时,放开对占全国八成左右的“民户”的管控力度,

取消各省、各府、各县之间的进城税,

允许其进城务工,

允许其名下土地自由交易,

但土地交易税,要由卖方出,买方不用出钱,且还高达成交额的20%,

同时,严厉打击虚假交易,从而最大程度的减缓土地兼并!

至于剩下的占全国人口两成左右的,军户和匠户,

因为大明的卫所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此刻已经被南明的摹兵制度,所完全取代,

故,军户制度随之取消,

那些有一技之长的,重新编为匠户,

没有一技之长的,则编为民户,

原来大明户籍制度下的民户、军户、匠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