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我的黑科技无人机横扫全球 > 第240章 壁垒铸成护穹苍 星途初启向洪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0章 壁垒铸成护穹苍 星途初启向洪荒

西北戈壁的凌晨,寒星还嵌在墨蓝色的天幕上,代号“磐石”的绝密基地已如苏醒的巨兽般运转起来。指挥中心内,冷白色的灯光照亮每个人紧绷的脸庞,巨大的环形屏幕将荒漠夜空与近地轨道的实时图景无缝衔接,空气中弥漫着冷却液的微凉与咖啡因的焦香,连呼吸都带着剑拔弩张的质感。

苏念站在指挥台正中央,一身深灰色的作训服勾勒出挺拔的身姿,袖口挽至小臂,露出腕上那块不起眼却能抗强电磁干扰的定制腕表。她指尖轻叩着冰凉的操作台,目光扫过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那是“巡天者”临近空间无人机与“电磁长城”防御系统的实时状态参数,每一组数字都如同战场的脉搏,稳健而有力。

“各单位注意,离联合演习启动还有十分钟。”通讯器里传来总调度员沉稳的声音,“蓝军干扰部队已就位,模拟攻击强度——特级,覆盖复合电磁压制、多节点网络渗透、伪基站信号欺骗三重战术。”

话音刚落,指挥中心后排传来一阵细微的骚动。几位鬓角染霜的航天专家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其中一位曾参与过载人航天工程的老院士低声感叹:“这强度,简直是把实战战场搬过来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就看咱们这半年的心血了。”

苏念侧过头,正好对上老院士的目光,她微微颔首,眼神里没有丝毫慌乱:“李院士放心,‘巡天者’的气动布局经过寰宇图谱三百七十次推演,复合材料能抗住零下五十度到零上八十度的极端温差;‘电磁长城’的智能分流算法,是我们团队熬了三十七个通宵,在二十万组攻击数据里磨出来的。真金不怕火炼,是时候见真章了。”

她的话音刚落,环形屏幕突然一暗,随即亮起醒目的红色倒计时:00:05:00。指挥台前方的全息投影缓缓升起,浮现出“巡天者”的三维模型——银灰色的机身如同展翅的雄鹰,翼展达三十米,机翼下挂载的微型相控阵雷达如同鹰眼般锐利,机身表面布满的纳米级传感器,就像覆盖了一层细密的鳞片。

“报告苏总,‘巡天者’已在预设空域悬停,高度二十七公里,处于临近空间边缘,能源储备百分之百,通讯链路通畅。”无人机操控组组长高声汇报,额角的汗珠却出卖了他的紧张。谁都清楚,这个高度是传统防空武器的盲区,却是未来空天防御的核心阵地,一步踏错,就是满盘皆输。

苏念抬手看了眼时间,距离演习开始还有两分钟。她的目光掠过指挥中心角落里那个熟悉的身影——陆沉渊大校,一身笔挺的军装,肩章上的星徽在灯光下闪着冷光。自上次秘密会晤后,这位军方的“定海神针”就全程参与了项目的安保与协同工作,此刻他正目光如炬地盯着屏幕,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军牌,那是他在边境执行任务时留下的纪念。

四目相对的瞬间,陆沉渊微微点头,一个眼神便完成了所有交流。那是并肩作战的默契,是生死与共的信任,就像苏念常说的,“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苍穹的技术再顶尖,没有国家力量的支撑,也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倒计时,十、九、八……”

随着全场齐声倒数,环形屏幕突然切换视角,展现出“巡天者”传回的第一人称画面——脚下是连绵起伏的戈壁,如同凝固的海浪;远处的雪山之巅覆盖着皑皑白雪,在晨光中泛着银光;再往上,天空的颜色从湛蓝逐渐过渡到深邃的墨蓝,分界线清晰得如同刀刻。

“演习开始!”

总调度员的声音刚落,屏幕右下角的干扰强度指数瞬间爆表!原本平稳的数据流如同被狂风掀起的巨浪,疯狂跳动起来;通讯器里传来刺耳的杂音,几台监控屏幕直接出现雪花,甚至有两台次要服务器发出了过载警报,红灯急促地闪烁着。

“蓝军开始第一轮电磁压制!频率覆盖0.1到3000兆赫,是全频段阻塞!”电子对抗组组长嘶吼着,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如舞,“他们用了‘蜂群干扰’战术,同时启动了十八个地面干扰站,信号源还在不断移动!”

老院士攥紧了拳头,指节泛白:“不好,这种多源移动干扰最难防御,就像打地鼠,按下一个又冒出来一个,当年某国军演就栽在这上面过!”

苏念却异常冷静,她没有看那些跳红的数据,而是将目光锁定在“电磁长城”的智能决策面板上。屏幕上,代表干扰源的红色光点如同潮水般涌来,而代表防御节点的蓝色光点则在AI的调度下迅速移动,形成一道道交错的防线。

“启动‘分洪’模式,优先保障‘巡天者’的数据链和相控阵雷达供电。”苏念的声音不大,却带着穿透杂音的力量,“通知地面光纤基站,启用备用链路,用物理隔离阻断网络渗透;告诉无人机操控组,切换到‘静默导航’,靠惯性导航和星历表定位,就算通讯中断三分钟,也不能丢了目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