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戈壁的苍穹监测中心,凌晨三点的荧光屏比窗外的星光更刺眼。值班工程师小李揉着酸胀的太阳穴,指尖刚触到保温杯的杯耳,眼前的全息星图突然炸开一片醒目的红光——那是最高级别的轨道异常预警。
“不好!星链集群异动!”小李的吼声打破了机房的死寂,键盘敲击声瞬间密集如骤雨。全息投影中,二十七颗标注着“星链-XXX”的光点正在同步微调轨道,它们如同被无形之手牵引的萤火,轨迹修正的弧度精准得可怕,最终形成的投影区域,恰好将“巡天者”下周即将进行的高空测试空域严严实实地罩住。
半小时后,苏念的车碾过基地结霜的柏油路,停在监测中心门口。她裹着厚重的防寒服走进机房,呵出的白气在低温中瞬间消散,目光刚落在星图上,眉峰便拧成了川字。“数据多久了?碰撞概率多少?”
负责数据建模的张工推了推眼镜,调出详细参数:“苏总,首次捕捉到异动是凌晨2点47分,目前轨道修正已完成89%。碰撞概率0.03%,刚好卡在国际航天安全标准的临界值以下,但……”他顿了顿,语气凝重,“这27颗卫星的轨道偏心率完全一致,同步误差不超过0.1秒,绝对不是自然漂移,是人为操控的精准部署。”
苏念指尖轻点星图,将投影放大。代表星链卫星的红点如同镶嵌在天幕上的钢钉,而“巡天者”的预定航线就像穿过钉阵的丝线。“0.03%的概率,看似安全,实则是把刀架在脖子上。”她声音清冷,“这是典型的‘软威慑’,进可制造碰撞事故,退可借口‘正常轨道维持’,算盘打得真精。”
这时,监测中心的门被推开,军方代表陈大校带着两名参谋快步走进来,肩上的星徽在灯光下泛着冷光。“苏总,情况我们已经接到通报。外交部门那边紧急照会了对方驻华使馆,得到的回复是‘卫星进入燃料补给周期,轨道微调属于常规操作’,还反咬一口说我们过度解读,破坏太空安全。”
“贼喊捉贼罢了。”苏念冷笑一声,调出星链系统的历史轨道数据,“他们的燃料补给周期通常是90天,这批卫星上个月刚完成补给,现在根本不需要调整。再说,二十七颗卫星同时进行‘常规操作’,概率比中彩票头奖还低,这是把我们当三岁小孩哄?”
陈大校眉头紧锁,走到星图前:“关键是他们卡着安全标准的空子,我们明知道是挑衅,却没法从法理上追责。如果‘巡天者’如期测试,一旦发生哪怕万分之一的意外,损失的不仅是原型机,更会让我们的空天防御计划停滞至少半年。可要是推迟测试,就等于承认了他们的威慑,以后这种伎俩只会变本加厉。”
机房里陷入沉默,只有服务器的嗡鸣在空气中震荡。小李忍不住开口:“那我们能不能临时调整测试空域?避开他们的投影范围?”
“避得了一时,避不了一世。”苏念摇了摇头,“这次我们退了,下次他们就敢把卫星部署到我们的预警雷达盲区;今天我们让了测试空域,明天他们就敢封锁我们的卫星发射轨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被动规避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她走到控制台前,调出“寰宇图谱”的权限界面,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速敲击。屏幕上瞬间涌出海量数据,从星链卫星的结构参数到光学载荷性能,再到历次轨道调整的规律,被图谱快速解析建模。“张工,把星链卫星的光学传感器参数调出来,我要知道它们的最大侦察范围和分辨率。”
张工立刻操作,一组数据跳了出来:“最大分辨率0.5米,侦察范围覆盖半径50公里,刚好能覆盖我们的测试全程。苏总,他们这是想摸清‘巡天者’的飞行参数和隐身性能啊!”
“既要威慑,又要侦察,一举两得。”苏念的目光在数据间流转,突然停在某个参数上,“你们看,星链卫星的能源系统有个短板——为了追求轻量化,光学传感器和推进系统不能同时满负荷运行。他们调整轨道时,侦察精度会下降60%;如果侦察精度拉满,轨道机动性就会受限。”
陈大校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漏洞反制?”
“不是反制,是让他们知道,我们有让他们忌惮的能力。”苏念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们用‘非攻击性’的姿态设下陷阱,我们就用‘非攻击性’的手段破局。陈大校,麻烦你协调航天部门,调阅我国退役卫星的轨道数据;张工,通知核心研发组,十分钟后召开紧急会议,启动‘烛龙之眼’项目。”
“烛龙之眼?”众人异口同声,眼中满是疑惑。
苏念抬手指向星图上那片被星链覆盖的空域,指尖仿佛穿透了屏幕,触碰到遥远的苍穹:“《山海经》有云,‘烛龙衔烛,照亮九阴’。这项目不是武器,而是一套光学与电磁协同的干扰系统。我们不用摧毁他们的卫星,也不用引发碰撞,只需要在‘巡天者’测试时,精准压制他们的侦察传感器——就像用手捂住他们的眼睛,让他们看得见,却看不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