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戈壁的风,带着沙砾的粗粝,刮过编号“09”的绝密军事基地。指挥中心内却暖意融融,冷气出风口匀速输送着清凉,与屏幕上滚烫的演习画面形成奇妙的反差。苏念指尖摩挲着控制台边缘的防滑纹路,指腹传来金属特有的冰凉触感,目光却牢牢锁定在主屏幕分割出的双重画面上。
左侧画面正通过国家防务频道向全球直播,戈壁滩上铁甲洪流如黑色巨龙蜿蜒前行,主战坦克的炮口在烈日下泛着寒芒,自行火炮齐射时扬起的烟尘遮天蔽日,爆炸声通过卫星信号传向世界各地,每一个帧都透着“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磅礴气势。弹幕在直播界面疯狂滚动,“大国重器,名不虚传”“这火力密度,谁看了不迷糊”的赞叹此起彼伏,连国外军事论坛都被这场公开演习的盛况刷屏。
而右侧画面则被厚重的加密图层覆盖,只有输入三重密钥才能解锁——那是“巡天者”实时回传的空天影像。银灰色的机身如利剑出鞘,正以20马赫的速度穿梭在临近空间,机翼下方挂载的“烛龙之眼”模块微微泛着淡蓝色的能量光泽,像蛰伏的猛兽蓄势待发。
“苏总,‘巡天者’已抵达预定轨道,坐标N40.3°,E95.7°,高度48公里,各项参数正常。”负责测控的工程师老张推了推下滑的眼镜,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激动,指节因为用力攥着数据板而微微发白。他从事航天测控三十年,从未见过如此颠覆性的空天平台,连美国最先进的X-37B在它面前都显得相形见绌。
苏念微微颔首,视线扫过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突然捕捉到一个细微的异常:“等等,能量回路的波动值超出阈值0.03%,是设备老化还是环境干扰?”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作为“巡天者”项目的总设计师,她对这台“空中巨无霸”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过了自己的手掌纹路。
老张连忙调取后台数据,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正在排查……是电离层突变引发的干扰,已启动自适应调节系统,波动值正在回落!”话音刚落,屏幕上的红色预警灯便转为绿色,能量曲线重新变得平稳顺滑。
指挥中心角落,一名身着迷彩服的年轻参谋悄悄松了口气,转头看向身旁气质冷峻的军方大校——陆承宇。这位以铁血作风闻名的年轻将领,此刻正盯着右侧加密屏幕,指尖在膝盖上轻轻敲击,节奏与“巡天者”的轨道周期完美同步。察觉到参谋的目光,陆承宇淡淡开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戏码,能不能唱好全看这一次了。”
参谋心领神会。这场公开演习看似是地面部队的秀肌肉,实则是为“巡天者”的绝密行动打掩护。近一个月来,某国“星链”卫星频频调整轨道,像一群窥探的饿狼环绕在我国空天领域边缘,其搭载的合成孔径雷达多次对我国西北基地进行抵近侦察,外交部的严正交涉却只换来对方“正常轨道维持”的敷衍答复。
“报告!标靶卫星‘北斗废弃星-07’已进入锁定范围,距离320公里,相对速度1.2公里/秒。”测控员的汇报声打破了短暂的沉寂。这颗即将报废的北斗卫星,是我方特意选定的“演武靶场”,既不会引发国际舆论争议,又能精准测试“烛龙之眼”的实战效能。
苏念深吸一口气,拿起加密通讯器:“各单位注意,执行‘点睛’计划,30秒后能量充能,倒计时开始!”她的声音透过通讯线路传到每一个操作岗位,原本略显嘈杂的指挥中心瞬间鸦雀无声,只有计时器的滴答声在空气中回荡。
陆承宇走到苏念身边,目光落在她紧抿的唇线上:“有把握吗?这可是‘烛龙之眼’第一次实战测试,要是出了岔子……”
“没有岔子的余地。”苏念打断他的话,眼神却异常坚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花了三年时间打磨这把剑,就是为了今天能亮出来给某些人看看。”她抬手按下充能按钮,主屏幕上的能量条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淡蓝色的光晕逐渐布满整个屏幕边缘。
与此同时,太平洋彼岸的某国太空司令部内,气氛却异常凝重。巨大的环形屏幕上,正实时监控着我国的军事演习,一名金发碧眼的情报分析官指着屏幕上的红点:“将军,‘星链-124’卫星侦测到西北方向有异常能量汇聚,目标指向一颗废弃的北斗卫星。”
指挥官安德森将军身材高大,肩章上的将星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他叼着未点燃的雪茄,眉头拧成一个川字:“中国人又在搞什么名堂?难道是想测试反卫星武器?”他深知中国在空天领域的发展速度,三年前苍穹科技推出的“寰宇图谱”系统,至今仍是他们无法破解的技术壁垒。
旁边的技术主管连忙摇头:“不可能,根据《外空条约》,他们不会轻易在近地轨道进行破坏性测试。而且我们的监测数据显示,那股能量强度不足以摧毁卫星,更像是……某种信号干扰?”他的话音刚落,屏幕上代表“北斗废弃星-07”的图标突然开始闪烁,传回的信号瞬间变得杂乱无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