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河流,裹挟着生活的沙砾与星辉,不舍昼夜地向前奔涌,悄无声息地将那些惊心动魄的昨日,沉淀为记忆河床上温润而坚实的基石。转眼间,距离那个在晨光与泪水中降临的新生命发出第一声嘹亮啼哭,已然过去了七个寒暑。山间小筑的屋檐下,那串古老的风铃依旧在四季的风中吟唱着不变的歌谣,只是歌声里,多了孩童银铃般的笑语与奔跑时咚咚的脚步声,为这片曾经承载了太多沉重与宁静的土地,注入了全然不同的、鲜活而蓬勃的生机。
姚安——这是他们为女儿取的名字,安然、平安,寄托着这对历经磨难的父母最朴素也最深沉的祈愿。小姚安如同山涧旁沐浴着阳光雨露自由生长的小树苗,健康、活泼,带着孩童特有的、仿佛永远消耗不完的精力。她继承了母亲木曲儿清秀的眉眼和柔软的心肠,也隐隐带着父亲姚浏那份沉静思考时的专注神态。她喜欢在屋前的菜园里追逐翩跹的蝴蝶,喜欢蹲在溪边看小鱼小虾游动,更喜欢缠着身体依旧不大好的父亲,用他那双虽然不再稳定、却依旧温柔的手,教她认字、画画,或者只是静静地靠在他身边,听他讲述那些关于星星、关于湖泊、关于生命的、如同古老童话般美好的故事——那些故事里,没有魂魄离体的惊悚,没有能力觉醒的纷扰,只有爱与守护,如同被细心过滤后留下的、最纯净的蜜糖。
姚浏的身体,在女儿出生后,进入了一种缓慢而持续的恢复期。早衰的风险似乎因为心灵的充盈与木曲儿极致精心的照料而被暂时延缓,但他终究比寻常同龄人显得更加清瘦和单薄。春秋时节,他依旧容易感染风寒,需要格外注意保暖;精力也远不及常人,常常在陪伴女儿玩耍一阵后,便需要坐下来休息,脸色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苍白。他彻底接受了这份源于生命本源的脆弱,如同接受岁月在皮肤上留下的纹路。他不再去基金会做咨询志愿者,而是将更多的时间留给了这方小小的庭院,留给了木曲儿和姚安。他依旧会缓慢地书写他的随笔集,记录下女儿成长的点点滴滴,记录下山林四季的细微变迁,记录下他与木曲儿在平凡烟火中品味出的、愈发醇厚的深情。
木曲儿的眼角,也悄然爬上了几缕细小的纹路,但那非但没有折损她的美丽,反而为她增添了一种历经岁月沉淀后的、温润如玉的光华。她的画笔下,不再仅仅是风景与静物,更多了一家三口日常相处的温暖瞬间——姚浏在灯下为女儿读故事书时柔和的侧影,姚安踮着脚尖试图去够树上果子的憨态,一家人在夕阳下并肩散步时被拉得长长的、交织在一起的影子……她的画风愈发简约而传神,往往寥寥数笔,便能捕捉到那流淌在平凡时光里的、脉脉的温情。她成了这个家最稳固的基石,用她的温柔与坚韧,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姚浏脆弱的健康,也守护着女儿无忧无虑的童年。
生活,仿佛一张被缓缓抚平的宣纸,上面晕染开的,是柴米油盐的踏实,是朝夕相伴的温暖,是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的、静水流深的喜悦。那些关于魂魄、关于能力、关于生死边界的惊心动魄,似乎真的已经遥远得如同前世的梦境,被妥善地收藏在记忆的深处,不再轻易触碰。他们如同世间最寻常的三口之家,在群山环抱、湖畔之畔,经营着他们宁静而满足的、属于“普通人”的幸福。
然而,生命的密码,有时会以某种极其隐晦的方式,悄然显现其复杂而神秘的传承。
那是一个夏末秋初的黄昏,夕阳如同一个巨大的、熟透了的柿子,慵懒地悬挂在西边的山峦之上,将天地万物都染上了一层温暖而怀旧的橘红色调。一家三口如同过去的许多个傍晚一样,携手来到了那片承载了他们太多记忆的蓝月湖畔。
湖水在夕阳的余晖下,呈现出一种瑰丽而沉静的绛紫色,波光粼粼,如同洒满了碎金。远处的山峦轮廓在逆光中显得深邃而巍峨。晚风带着湖水特有的湿润气息和岸边草木的微凉,轻轻拂过面颊,舒适而惬意。
姚安像一只被放出笼子的小雀儿,欢快地在湖边的草地上奔跑着,追逐着一只翅膀上带着金粉的蜻蜓,清脆的笑声在空旷的湖畔回荡,惊起了几只在浅滩觅食的水鸟。她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老长,充满了无忧无虑的生命力。
姚浏和木曲儿则并肩坐在一块他们熟悉的光滑大石上,目光温柔地追随着女儿活泼的身影。姚浏的身上依旧披着一件木曲儿细心为他带上的薄外套,以抵御傍晚的凉意。他的脸色在夕阳的暖光下,显得比平日多了几分血色,眼神平和而满足,静静地望着眼前这片见证了他们爱情所有开端、转折与归宿的湖水,仿佛在与之进行着一场无声的、跨越了漫长岁月的对话。
木曲儿轻轻地将头靠在他不算宽阔却异常安稳的肩膀上,感受着他平稳的呼吸和透过衣衫传来的、令人心安的体温。她伸出手,与他的手十指相扣,两人的目光偶尔交汇,无需言语,便已读懂了彼此眼中那历经千帆后、归于平淡的深深庆幸与无尽爱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