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大明养生小帝姬 > 第156章 建安洪峰见民心:稚子十日问兴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6章 建安洪峰见民心:稚子十日问兴亡

万历三十七年五月十六日,天津“边锋”总署夜漏五更。

“皇爷爷!水!”

朱徵妲猛地从锦榻弹起,藕节似的胳膊死死攥着万历帝的龙袍下摆,小脸煞白如纸,睫毛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痕。

史册里“溺死数万人”的墨字化作滔天浊浪,在她梦魇里反复碾压:建安城倾、福州巷没,浮尸与断木在洪峰中打转,孩童的哭嚎穿透雨幕,刺得她耳膜生疼。

“十日!就剩十日!”她伸出胖乎乎的小手,十根指头绷得笔直,声音带着幼童特有的软糯,却裹着不容置疑的急切,

“建溪要涨水!建安、福州全淹!贡院泡了,百姓要没活路了!”

万历帝刚放下加急奏折,掌心还留着朱砂印泥的温度。

他低头望着孙女拧成疙瘩的小眉头,那双总含着慧黠的大眼睛此刻盛满惊惶与笃定,这孩子自去年便屡现奇兆,

“边锋”破盐案、斩豪强、通海贸,桩桩件件皆精准如神谕,由不得他不信。

“陛下,闽地近七日连降暴雨,布政使司三封奏报皆言‘水势初涨,未及成汛’,然郡主所言,恐非虚言。”

徐光启躬身进言,案上舆图正摊开闽北疆域,建溪如银带缠绕城池,隐有不祥之兆。

叶向高紧随入殿,听闻此言面色凝重:“闽北多山,建溪、富屯溪汇流福州,一旦山洪暴发,水势必如奔雷,十日之期,恰是迁民备灾的生死线!”

“朕信妲儿!”万历帝猛地拍案,龙椅扶手震颤,“传朕旨意,以‘边锋’为骨干,倾举国之力驰援闽地!凡有推诿者,军法从事!”

朱徵妲被抱到御案上,小短腿踩着明黄色锦垫,指尖如流星点过殿中重臣,语速快得像敲鼓:

“叶大人,调盐路税银三百万两,联合江南漕运,三日内集齐十万石粮食、五千车药材、万顶帐篷,走海道直运福州!”

“茅大人,连夜绘《闽北高地驿路图》,标清所有山岗、寺庙、驿馆,用红笔圈出安全区,蓝笔标运粮通道,不得有半分差错!”

“宋大人,带百名工匠携石灰、木料、抽水机,即刻赶赴建安、福州,筑临时堤坝、挖疏水沟渠,在高地搭棚屋、设医馆!”

“边锋骑士分三路:左路送舆图传政令,右路护物资守粮道,中路带民夫逐村迁百姓,告诉乡亲们,官府管吃管住管安全,不愿迁的,就说三岁娃娃都知道躲灾,莫要拿性命赌!”

“陆御史,立刻去福州贡院,把举子的卷子、桌椅全搬到城外高地庙宇,科举绝不能耽误!再派‘边锋’暗哨巡查,凡趁乱哄抬粮价、抢占民产、拾浮木盖私宅的,当场拿下,抄家所得全充赈灾银!”

她顿了顿,小眉头舒展些许,补充道:“林世吉素有善名,传旨让他牵头善后,若捐家产安葬无主尸骸,免其三年盐税,以励民心。”

“遵旨!”众臣齐声领命,转身时袍角翻飞,如雁阵赶赴危局。

总署内外瞬间沸腾。茅元仪守在烛火下,笔尖蘸着松烟墨,将闽北每一处山坳、每一条溪流都精准标注,烛泪滴在舆图上,晕开点点墨痕,恰似提前落下的警示;

宋应星带着工匠登上漕船,船头“边锋”红旗猎猎作响,抽水机、夯土锤堆满甲板,船工扯起风帆,劈波斩浪直奔福建;

天津港内,商船被尽数征用,粮袋堆成小山,药箱上贴着红色“边锋”印记,水手们喊着号子,将赈灾物资源源不断搬上船;

边锋骑士挎着舆图,快马加鞭冲出总署,马蹄踏碎夜色,沿途驿站换马不换人,将政令与舆图飞速送往闽北各县。

五月十八,建安县城。

县令捧着还带着墨香的舆图,望着城外已涨至堤岸的河水,终是咬牙下令迁民。起初尚有老者固执不肯:

“祖宅在此住了三代,哪能说搬就搬?”直到边锋骑士领着民夫抬来米面、搭好棚屋,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洪峰阴影说:

“这是天津来的政令,是三岁郡主预判的灾祸,再不走,就真来不及了!” 百姓们见官府动了真格,纷纷收拾行囊,

扶老携幼跟着骑士往高地转移,孩童手里攥着官府发放的糖糕,哭喊声渐渐被脚步声取代。

五月二十,福州。

陆孟祖站在贡院外,指挥差役将数千份考卷、桌椅搬上马车。暴雨如丝,他望着加固后的城防和挖好的疏水沟渠,心中感慨:

“若非郡主先知,这科举怕是要泡在水里,数万举子的十年寒窗,便付诸东流了。”

城中百姓自发加入筑堤队伍,老人搬石头,妇人缝帐篷,孩童端水送粮,原本慌乱的城池,在“边锋”的调度下,呈现出紧张而有序的备战景象。

五月二十六午时,天崩地裂般的轰鸣响彻闽北。

建溪水位暴涨三丈,浊浪裹挟着泥沙、断木、碎石,如猛兽般扑向城池。但见临时堤坝巍然矗立,将大部分洪峰挡在城外,疏水沟渠如银蛇穿梭,将城内积水引向大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