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祁国栋的进部之路 > 第229章 特别的年夜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除夕夜的京城,万家灯火,爆竹声声,洋溢着节日的喜庆。然而,在这片喧嚣之下,某些角落依旧保持着极致的静谧与肃穆。

祁国栋“京A·G6X31”的专车和父亲祁云钟“京A·G6X27”的专车一同驶入。一前一后,悄无声息地驶入位于京城核心区域、却对外高度保密的一家酒店。

酒店外围看不出任何异常,内部却戒备森严,服务人员训练有素,眼神锐利。

车辆直接驶入地下专属区域,祁国栋和祁云钟分别下车,在工作人员无声的引导下,乘坐专用电梯,直达顶层一个不对外开放的私人包间。

包间内,温暖如春,装饰典雅。黄莉雅早已带着祁安和祁云舒在此等候,桌上已经摆好了几样精致的凉菜。这是祁家难得的三代同堂,名义上,这只是一顿寻常又珍贵的家庭年夜饭。

“爷爷!” “爸爸!”

孩子们看到祁云钟和祁国栋,兴奋地围了上来。祁国栋抱起小云舒,摸了摸祁安的头,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暂时卸下了封疆大吏的威严。

黄莉雅看着丈夫和公公,眼中带着理解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她深知,在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点,这顿饭绝不会那么简单。

大家聊着家常,说着孩子们趣事,品尝着美食,窗外偶尔传来远处模糊的鞭炮声,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

酒过三巡,祁国栋轻轻放下筷子,对祁云钟说道:“爸,我去下洗手间。”

祁云钟点了点头,随即也站起身,很自然地伸手扶住祁国栋的胳膊,对着家人说:“我陪国栋去一下,他刚才喝了点酒,我扶着他点。”

这个理由合情合理,没有任何人起疑。黄莉雅只是叮嘱了一句:“慢点。”

父子二人相携走出包间,门在身后轻轻合上。

然而,一出包间,两人的步伐瞬间变得沉稳而迅捷,眼神中的温情被锐利和专注取代。

他们并未走向洗手间,而是沿着一条隐蔽的走廊,快速走向另一个早已预定好的、没有任何标识的小型会议室。

推门而入,会议室内的景象与外面的家庭温馨截然不同。

室内灯光通明,烟雾缭绕。几张沙发上,已经端坐着几位气度不凡的中年人或长者。

他们有的身着便装,眉宇间却带着久居上位者的威严;有的则穿着笔挺的军装,肩章上的将星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其中赫然包括了负责东南沿海方向、与新高桥省防务紧密相关的几位军队领导。

没有寒暄,没有客套。

祁国栋和祁云钟一进来,所有人的目光便聚焦过来,微微颔首示意。

“时间紧迫,长话短说。”一位身着军装的长者沉声开口,他是负责相关战区的主要领导之一,“国栋同志,新高桥省地处东南沿海前沿,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合并初期,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但安全底线,一刻也不能放松。这是近期周边的一些动态和评估,你心里要有数。”他推过来一个薄薄的、没有任何标记的文件夹。

另一位负责经济规划的领导接着说道:“两省合并,经济整合是关键,也是难点。原有的产业布局、利益格局需要打破重塑,这其中涉及到的能源、交通命脉,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几条初步的建议,供你参考。”

还有一位负责组织工作的领导补充了几句关于干部磨合与关键岗位把控的意见。

这短短的几分钟,信息量巨大,每一句都直指新高桥省未来治理的核心与敏感点。这更像是一次在非正式场合下的、极其高效的工作交接与情况通报。

祁国栋凝神静听,偶尔提出一两个关键问题,眼神锐利,大脑飞速运转,将每一个信息点牢牢刻印在脑海中。

祁云钟在一旁,大多时候沉默,只是在关键时刻,会插上一两句,或是对某些复杂背景进行一两句精要的补充。

五分钟,精确到秒。

交流戛然而止。

“好了,就到这里。”那位军装长者看了一眼腕表,率先站起身。

没有告别,众人如同出现时一样,迅速而有序地起身离开,会议室瞬间恢复了空荡。

祁国栋和祁云钟对视一眼,彼此眼中都看到了凝重与了然。

他们迅速整理了一下衣着和表情,仿佛只是出去透了口气,然后从容不迫地走出会议室,沿着原路返回。

推开自家包间的门,里面的欢声笑语依旧。黄莉雅正给祁安夹菜,小云舒在儿童椅上挥舞着勺子。

“这么快就回来了?”黄莉雅抬头,笑着问。

“嗯,没事。”祁国栋笑了笑,重新落座,拿起筷子,仿佛刚才那惊心动魄的五分钟从未发生。

祁云钟也神态自若地坐下,抿了一口茶。

年夜饭温馨而热闹,但祁国栋和祁云钟都知道,就在刚才那短暂的离席中,他们已经接过了一份更重的担子,一份关乎东南沿海战略安全与新省稳定发展的沉甸甸的责任。

窗外是阖家团圆的喜庆之夜,他们的心中,却已装下了更加波澜壮阔的棋局与风浪。这顿特别的年夜饭,滋味远比看上去要复杂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