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祁国栋的进部之路 > 第230章 京城的板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年味被严格限制在了红灯笼、春联和商场促销里,空气里闻不到一丝硫磺硝石味,禁燃烟花爆竹的禁令让这座古老的皇城显得格外肃静。

早餐后,穿着一身新羽绒服的少年祁安领着裹得像个小棉花包、刚满5岁却已显露出小大人般认真神态的祁云舒,在院子里小心翼翼地“探险”。

祁安背着手,模仿着电视里看到的领导派头,踱着步子,对着懵懵懂懂的妹妹“训话”:“云舒同志,要注意观察,京城不比榕华,这里处处是学问,步步要留心。”

祁云舒仰着小脸,努力做出严肃的表情,用力点头:“嗯!哥哥,我知道!爸爸说这里很重要。”

黄莉雅和祁国栋站在廊下,看着这对活宝,相视一笑。祁国栋穿着家常的深色夹克,难得的清闲让他眉宇间的疲惫舒缓了不少,但那份居于高位的气度已融入骨血,即便是在自家院子里,也自有一番渊渟岳峙。

“爸爸,”祁安忽然停下脚步,转过身,小脸上带着一种刻意模仿的、混合着探究与敬畏的神情,他指了指院墙外隐约可见的、其他同样静谧的院落轮廓,压低声音,用一种学自爷爷和父亲的、略显生硬的“官腔”问道:“听说……在咱们京城,随便一块板砖扔出去,都能砸倒一大片……呃,领导?”

这话问得太过突兀和“大逆不道”,黄莉雅忍不住“噗嗤”笑出声,连忙用手掩住。祁云舒虽然不太明白“板砖”和“领导”的具体关联,但看哥哥和妈妈的反应,也觉有趣,跟着咯咯笑起来。

祁国栋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摇头笑笑。他走到孩子们身边,没有直接回答祁安那混不吝的问题,而是蹲下身,与儿子平视,目光温和却带着引导:“安安,京城是首都,是国家的心脏。在这里工作、生活的许多人,都在不同的岗位上,肩负着很重要的责任。”他避开了那个戏谑的比喻,选择了更正面、更严谨的表述,“所以,不是板砖能砸到多少人,而是这里的每一份工作,都可能关系到很大一片地方、很多人的生活。责任重,规矩自然也就多。”

祁安似懂非懂,但父亲认真的态度让他收起了玩笑的心思,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汽车平稳停靠的声音。很快,秘书引着一位同样住在附近、前来拜年的部委领导走了进来。对方笑容满面,拱手贺岁,言语间对祁国栋恭敬有加。

寒暄片刻,送走客人。没过多久,又有一位穿着军装、肩章熠熠生辉的将领前来拜访,中气十足的问候声在院子里回荡。

祁云舒扒着门框,看着来往的客人,小声对祁安说:“哥哥,好多人来找爸爸呀。”

祁安这会儿倒是有了点“小主人”的觉悟,学着大人的样子叹了口气,老气横秋地低语:“唉,这就是京城的年啊……应酬多。”

黄莉雅听着儿子的“高论”,又是好笑又是无奈。

趁着间隙,祁国栋带着家人走出院子,在附近允许活动的区域散步。道路整洁安静,行人不多,偶有车辆驶过,也是悄无声息。

遇到的几个人,无论老少,气度似乎都有些不凡,行走坐立间自有一股沉稳。

祁安观察着,忽然又想起那个“板砖论”,他偷偷拉了拉父亲的衣角,声音压得更低:“爸爸,我刚才看了,路上好像……确实没什么板砖。”他顿了顿,自己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是不是……怕真的砸到人?”

这下,连祁国栋都忍不住朗声笑了起来,他揉了揉儿子的脑袋:“臭小子,脑子里整天想些什么!”他收敛笑容,看着周围静谧而庄重的环境,意味深长地说:“在这里,重要的不是有没有板砖,而是每个人心里都要有杆秤,懂得分寸,知道敬畏。言行举止,可都比板砖重得多。”

祁云舒仰头看着爸爸,又看看哥哥,虽然不完全明白,但也用力地点着小脑袋,奶声奶气地总结:“不能乱扔东西,不礼貌!”

黄莉雅挽住丈夫的胳膊,看着一双儿女,眼中满是温情。

在这个特殊的地方,度过这样一个特殊的新年,或许能让孩子们更早地懂得,他们父亲所身处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这里没有榕华市井的随意与烟火气,这里的每一分安静之下,都可能涌动着影响深远的波澜。

而那所谓的“板砖”,更像是一个隐喻,提醒着每一个踏入这里的人,身份与责任,从来都不是可以轻慢待之的东西。

京城的一块砖,或许不会真的砸到谁,但在这里做出的每一个决定,其分量,却足以在更广阔的土地上,激起千层巨浪。

这个认知,伴随着清冷的北风和院落深处隐约传来的拜年寒暄,悄然浸润着这个家庭的新年,也烙印在祁安和祁云舒逐渐成长的心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