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161章 敌之困局,吾之捷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1章 敌之困局,吾之捷报

屁滚尿流的爬回了铁山大营。

颉利可汗裹了裹身上的大氅,还是不自觉的在发抖。

牙帐中央的火盆里,牛粪燃烧得噼啪作响,却驱不散帐内的寒意。

他眯着眼,看着底下几个部族首领报上来的数字,眉头越拧越紧。

“可汗,清点完了。”阿史那骨咄禄声音发颤,“从定襄逃出来的亲卫剩了不到三百,沿途收拢和逃回来的部众有万多人,加上铁山原本驻守的近万人……总共加起来,两万多人。”

“两万人?”颉利右手狠狠的砸到另一只手掌上,“去年秋天,咱们还拥兵十万!如今就剩这点人?”

帐内一片死寂,没人敢接话。

铁山原本是突厥的囤积之地,存着些粮草,可去年冬天一场白灾,冻死了不少牲畜,守军也早已人心惶惶。

如今颉利带着残兵逃到这里,与其说是汇合,不如说是把恐慌也带了过来。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首领颤巍巍地开口:“可汗,能凑齐这些人已是不易。铁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要咱们守住山口,李靖和李积未必能……”

“守住?啧口都被李积占了!”颉利冷笑一声,声音里带着说不出的疲惫与怨恨。

“恶阳岭够险吗?定襄的城墙够厚吗?还不是让唐军像剥羊皮似的,说破就破!”

他起身走到帐门口,掀起帘子望向外面。

铁山的主峰隐在风雪里,像一头蛰伏的巨兽。

不远处的雪原上,散落着不少临时搭起的小帐,那是逃来的部众,炊烟稀稀拉拉,连往日里最热闹的牧马地,几匹老马在啃食冻硬的草根。

“咱们还有粮草。”阿史那骨咄禄试图打气,“铁山还存着两万石石粮草,还有千百头冻硬的羊,撑个把月不成问题。只要撑到开春,草长起来,咱们就能回到漠北,再召集各部……”

“开春?”颉利转过身,眼里布满血丝,“李世民会给咱们等到开春的机会吗?”

他太了解那个年轻的大唐皇帝了。当年在渭水便桥,李世民敢带着六骑直面他的十万大军,那份魄力,绝非寻常君主所有。

如今李靖奇袭定襄,李积扼守啧口,两路大军像两把磨得雪亮的刀,就悬在铁山头顶,怎么可能给猎物喘息的机会?

“大汗,要不……咱们求和?”有个首领小声提议,“派人去长安,说愿意称臣纳贡,做大唐的属国……”

“求和?”颉利猛地瞪向他,眼神凶狠如狼,“你忘了当年隋朝是怎么对待咱们的?李世民比杨广更狠!他要的不是纳贡,是咱们整个突厥的骨头!”

他深吸一口气,胸口剧烈起伏。

其实他心里清楚,求和或许是唯一的活路,可作为突厥的大汗,低头认输的话,他说不出口。

更何况,他看着帐外那不到一万的残兵,心里竟还憋着一丝疯狂的念头——九千人,铁山地势险要,若李靖和李积敢强攻,他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只要能杀退唐军的第一波进攻,说不定就能等来转机……

可这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一阵更猛烈的寒风打散了。

他仿佛能听到山口外传来的马蹄声,那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密,像是无数只铁锤,正敲在铁山的脊梁上。

“报——”帐外传来哨兵的惊呼,带着哭腔,“可汗!山口外……山口外发现唐军旗帜!黑压压的一片,怕是有好几万人!”

颉利浑身一震,踉跄着后退一步,撞在案几上。

青铜酒樽“哐当”落地,摔得粉碎。

“来了……”他喃喃道,声音里终于泄露出一丝恐惧,“他们果然来了……”

帐内的首领们顿时炸开了锅,有的拔剑嘶吼着要冲出去拼命,有的则瘫坐在地上,面如死灰。

阿史那骨咄禄拔出弯刀,挡在颉利身前:“可汗!咱们冲出去!杀一条血路往漠北走!”

颉利望着帐外慌乱的部众,忽然觉得一阵眩晕。

他想起了定襄城头的降旗,想起了诺真水畔的血河,想起了李靖那张永远带着冷意的脸。

两万人人?在唐军的铁蹄下,这点人马,不过是一块稍大些的雪块,一踩就碎。

他缓缓闭上眼,再睁开时,眼里的疯狂褪去,只剩下无尽的颓败。“不用冲了。”

他低声道,声音轻得像一片雪花,“传我令,让执失思力去唐军大营……求和。”

帐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愣住了。

颉利没有看他们,只是望着帐外风雪中的铁山主峰,仿佛想将这片土地最后一眼刻进心里。

“告诉李世民,”他一字一顿道,“我颉利……愿率部降唐。”

风卷着雪沫子灌进帐内,火盆里的羊粪燃尽了最后一点火星,彻底熄灭了。

牙帐里,只剩下死一般的寂静,和远处隐约传来的、越来越近的唐军号角声。 铁山的雪越下越大,牙帐的毡布被风扯得猎猎作响,仿佛随时会被撕碎。

颉利可汗攥着那封刚写好的求和信。

“再让执失思力带着这封信去长安。”他声音沙哑,目光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狠厉,“告诉李世民,我愿率部称臣,岁岁纳贡,只求他给我一条生路,让突厥残部在漠南休养生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