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云柔“商道即仁道”的理念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不断扩散,在京城内外引发了持续的讨论。战王府的门楣,因这份超越世俗的格局,更添了几分清贵与崇高。
府内,却是一派温馨日常。
这日午后,虞怀瑾正看着丫鬟们晾晒秋冬的衣被,阳光暖融融地洒在庭院里,带着桂花将谢未谢的余香。王爷墨骁珩如今行走如常,甚至能偶尔练练拳脚,此刻正坐在廊下,手里拿着一卷兵书,目光却时不时追随着妻子的身影,冷硬的眉眼间是化不开的柔色。
“王妃,王妃!”大丫鬟春熙脚步轻快地从抄手游廊那头过来,脸上带着压不住的笑意,“镇国公府派人来了,是琳小姐身边的陪房妈妈,说有喜事要当面禀报王妃呢!”
“玉琳?”虞怀瑾闻言,放下手中的活计,脸上也带了笑,“快请进来。”
墨骁珩也放下了兵书,看了过来。对于这个自幼失怙,被自己带大的妹妹,他心中始终有着一份特殊的牵挂。
很快,一个穿着体面、满脸喜气的妈妈被引了进来,一见到虞怀瑾和墨骁珩,就利落地跪下磕头:“老奴给王爷、王妃请安!恭喜王爷,恭喜王妃!”
“快起来,妈妈不必多礼。”虞怀瑾虚扶了一下,笑道,“可是玉琳在沈家有什么好事?”
那妈妈爬起来,笑得见牙不见眼,声音都透着欢喜:“回王妃的话,正是呢!我们家少夫人……有喜了!刚满三个月,太医今日刚请过脉,说胎象稳固,一切都好!少夫人立刻就让老奴回来报喜了!”
“有喜了?”虞怀瑾眼前一亮,真心实意地高兴起来,“好,太好了!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她转头看向墨骁珩,“王爷,您听到了吗?玉琳有身子了!”
墨骁珩虽然表情变化不大,但紧抿的唇角微微上扬了一个细微的弧度,点了点头,沉声道:“好。告诉她,在婆家好生将养,不必记挂家里。” 这已是他能说出的最温和的关怀之语。
“玉琳丫头都要当娘了?”虞怀瑾感慨,时光过得真快。想起墨玉琳刚嫁入镇国公府时,虽与沈煜两情相悦,但那国公府人口众多,关系复杂,她心里未必没有忐忑。如今传来喜讯,可见她在沈家过得确实不错,这怎能不让人欣慰。
“妈妈一路辛苦,春熙,带妈妈下去用茶,重重有赏。”虞怀瑾吩咐道,又细细问那妈妈,“你们少夫人近日胃口如何?睡眠可好?反应大不大?”
妈妈一一答了,只说墨玉琳一切都好,就是近日有些贪睡,口味也变了些。
送走了报喜的妈妈,虞怀瑾立刻忙碌起来。
“库房!开库房!”她吩咐道,“把那支上好的百年老参找出来,还有前儿宫里赏下来的血燕,都带上。再挑些柔软的江南云锦,给孩子做小衣裳最是舒服……”
她亲自带着人清点礼品,事无巨细,那认真的劲儿,仿佛是自己女儿有孕一般。
墨骁珩看着她忙碌的背影,眼神柔和。他起身走到她身边,低声道:“何必亲自忙这些,让下人去便是。”
虞怀瑾回头对他笑笑:“那怎么行?玉琳虽是你妹妹,在我心里也跟自己女儿差不多。她第一胎,我这做嫂嫂的,得多上心些。沈家虽是勋贵之首,规矩大,人口多,我们娘家的礼数到了,体贴到了,玉琳在婆家腰杆也更硬气。”
墨骁珩心中一动,握住她的手:“瑾儿,有你,是玉琳的福气,更是我和这个家的福气。” 若非她这些年真心以待,化解了玉琳前世的骄纵与隔阂,何来今日这般融洽的姑嫂之情?这个家,又怎能如此和睦兴旺?
第二日,虞怀瑾便带着几大车精心准备的礼品,浩浩荡荡去了镇国公府。
镇国公府门第显赫,规矩森严。听闻战王妃亲至,世子夫人,也就是墨玉琳的婆婆沈夫人,亲自到二门迎接。
“劳动王妃亲自前来,真是折煞她了。”沈夫人笑容得体,语气却带着几分勋贵之家固有的疏离与审视。战王府如今虽圣眷正浓,声势浩大,但在这些老牌世家眼中,终究是“新贵”,带着武将起家的“粗犷”。尤其墨玉琳嫁过来时,战王府还未有今日之气象,难免有些微词。
虞怀瑾却仿若未觉,笑容温婉亲切:“夫人客气了。玉琳就像我亲妹妹一般,她有了喜事,我怎能不来看看?一点心意,给玉琳补补身子,也是我们王府的一点念想。”
她态度不卑不亢,礼数周到,带来的礼物又极其丰厚贴心,让人挑不出错处。沈夫人脸上的笑容也真切了几分,引着她往墨玉琳的院子去。
一到院子,就见墨玉琳听说嫂嫂来了,早已迎到了门口。她穿着宽松的家常襦裙,小腹还看不出什么,脸上却已笼罩着一层属于准母亲的柔和光晕。
“嫂嫂!”一见到虞怀瑾,墨玉琳的眼睛就亮了,上前挽住她的胳膊,依赖之情溢于言表。
“哎哟,我的小祖宗,你慢着点!”沈夫人见状,忍不住提醒,语气带着关切,却也有一丝规矩之下的不赞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