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战王府内一派喜气洋洋,下人们穿梭不息,脸上都带着与有荣焉的喜色。今日,是王妃虞怀瑾的生辰。
若在几年前,战王府门庭冷落,王妃生辰也不过是自家人简单吃碗寿面。可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战王府如日中天,王妃虞怀瑾更是京城中无人不晓的传奇人物。她的生辰,早已不是一家之事。
天刚蒙蒙亮,宫里的赏赐便第一拨到了。
宣旨太监声音尖细,带着宫里特有的腔调,在王府前厅朗声宣读:“陛下有旨,战王妃虞氏,温婉贤淑,持家有方,教子有成,堪为天下女子典范。今特赐东海明珠一斛,珊瑚树一对,云锦十匹,玉如意两柄……钦此!”
“臣妇谢陛下隆恩!”虞怀瑾领着全家恭敬接旨,神色从容。
赏赐刚抬进去,贵妃娘娘的赏赐又到了,皆是些精致贵重的首饰、香料,并特意指明了一尊送子观音,寓意不言自明。
这仿佛是一个信号,紧接着,各府各院的贺礼便如流水般涌来。王府门前车水马龙,道贺的官员、勋贵络绎不绝,门槛几乎要被踏破。
“吏部尚书张大人到!”
“镇国公府贺礼到!”
“安远侯夫人到!”
唱名声此起彼伏,王府管事忙得脚不沾地,收礼收到手软。厅堂内,虞怀瑾与墨骁珩并肩而坐,接待着重要的宾客。墨骁珩虽依旧话不多,但眉宇间的柔和与隐隐的骄傲,却让熟悉他的人都暗自心惊。这位冷面战神,如今是真真切切地将王妃视若珍宝。
“恭喜王爷,贺喜王妃!”
“王妃福泽深厚,战王府蒸蒸日上,真乃我大晟之福啊!”
赞誉之声不绝于耳。虞怀瑾始终面带得体微笑,应对自如,既不显得过分热络,也无丝毫怠慢,那份沉稳气度,让许多前来打探、或是存了比较之心的贵妇人都暗自折服。
“母亲如今这排场,怕是比宫里一些娘娘的寿辰还要热闹了。”墨云柔在一旁帮着招呼女眷,趁着间隙,低声对身边的墨玉琳笑道。
墨玉琳如今肚子已很明显,她小心地坐着,脸上满是自豪:“那是自然!嫂嫂当得起!”
然而,这满堂的繁华与喧嚣,并非今日的全部。真正让京城震动,让虞怀瑾之名再次深入民心的,是战王府随之而来的举动。
就在寿宴正酣时,王府大管家亲自立于府门外,高声宣布:“为贺王妃寿辰,感念天恩,回馈乡梓!王妃有令:战王府名下所有商铺、田庄,即日起,连续施粥七日!无论贫贱老幼,皆可前来领取!”
“另,王妃感念民生多艰,‘柔瑾慈善基金会’亦将增设三项新策:一,于京郊增设义学三所,贫寒子弟皆可免费入学;二,设立‘慈幼堂’,收容无依孤儿,供其衣食,教其技艺;三,每年冬季,于各地设立‘暖棚’,为贫苦无依者提供避寒之所与热食!”
此言一出,不仅府外围观的百姓哗然,连府内前来道贺的宾客也都震惊不已!
施粥七日,这已是极大的手笔和善心!而那三项新策,更是高瞻远瞩,惠及长远!这已不仅仅是慈善,而是在系统地、可持续地帮助底层民众,是在为朝廷分忧,为天下谋福!
府外围观的百姓瞬间沸腾了!
“王妃千岁!”
“活菩萨!真是活菩萨啊!”
“我就说嘛!战王妃过寿,咱们老百姓也能跟着沾光!”
“施粥七天!还有义学!我家那小崽子也能念书了?!”
欢呼声、感激声如同山呼海啸,几乎要将王府的屋檐掀翻。许多老人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朝着王府大门的方向连连作揖叩拜。
府内的宾客们面面相觑,心中震撼难以言表。
“这……这手笔……”
“以往只知战王府富可敌国,今日方知,王妃之心,更胜财富!”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墨三小姐的商道仁心,看来是深得王妃真传啊!”
“如此一来,战王府在民间的声望,将无人能及……”
一些原本心中或许还有些酸意或不服的官员,此刻也彻底没了声音。人家这格局,这胸襟,已远超后宅妇人的争宠斗艳,甚至是超越了大多数官员的政绩考量!这是真正的“民为重”!
墨云柔适时地站了出来,对着满堂宾客,声音清越:“家母常教导我们,富贵荣华,皆赖天恩与百姓供养。取之社会,回馈社会,方是长久之道。今日借此良辰,略尽绵薄之力,惟愿天下少一些饥寒,多一些希望。”
她这番话,更是将虞怀瑾的地位拔高到了一个令人仰望的地步。
墨骁珩看着身边从容自若的妻子,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激赏与爱重。他伸出手,在宽大的袖袍下,紧紧握住了她的手。虞怀瑾感受到他掌心的温热,侧头对他温柔一笑。
这份默契与深情,落在众人眼中,又是一番感叹。
喧嚣整日,直至夜幕降临,宾客方渐渐散去。
王府终于恢复了宁静。一家人聚在虞怀瑾的正院里,这才算真正开始自家的庆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