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不再是市井小民的猎奇,而是真正引起了士林、官场乃至皇家的高度重视!
“好书!真是好书!”一位大儒捧着书,激动得胡子乱颤,“这才是真正的齐家之道!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以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看了此书,方知战王妃每一步都蕴含着大智慧!”一位官员感叹。
“原来‘因材施教’并非简单支持喜好,而是如此系统的观察、信任与引导过程……”一位世家家主喃喃自语,仿佛明白了自家为何失败。
“将家族兴旺与国运相连,格局宏大!此乃治国平天下之基石啊!”连皇帝看了呈上来的书,都忍不住在朝会上赞叹,“墨爱卿,你这王府,可是给我大晟立了一块活生生的德政碑啊!”
《战王府兴家记》瞬间洛阳纸贵,一书难求。书坊日夜赶工加印,仍供不应求。不仅文人学士、官员世家争相购买阅读,连一些识字的普通百姓也凑钱买上一本,当做“家教宝典”,即便不能完全看懂,也觉得沾沾福气也是好的。
柳文渊一夜之间,从默默无闻的老举人,成了炙手可热的当红着作家。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战王府的尊敬,每次提及,必称“蒙王妃、王爷不弃”,并将大部分版税收入,捐给了“柔瑾慈善基金会”,以示不敢借此牟利之心。
战王府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翻看着这本以自家为蓝本的书。
墨玉琳看得啧啧称奇:“这柳先生,写得可真细!连我小时候不懂事,跟嫂嫂闹别扭的事儿都写了……唉,现在想想,真是惭愧。”
墨云锋挠着头:“嘿,这书里把我写得还挺像那么回事!比那些话本子强多了!”
墨云辰微笑道:“此书能引导世人重视家教,端正风气,倒是一件功德。”
墨骁珩看着书中对他心路历程的描述,虽未言语,但紧抿的唇角微微松动,看向虞怀瑾的目光,更加深沉。
虞怀瑾合上书页,封面上的《战王府兴家记》几个字,在灯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她心中感慨万千。
从被众人嘲笑的“一手烂牌”,到如今被着书立说,奉为“齐家治国”的典范……这条路,她走得不易,却也无比充实。
这本畅销全国的书籍,如同一个最权威的注脚,为她这场华丽的逆袭,画上了一个浓墨重彩的句点。战王府的故事,从此不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传奇,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象征,激励着无数后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