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她抢走金龟婿,我捡漏活阎王 > 第209章 王爷上书,请辞部分政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9章 王爷上书,请辞部分政务

“天下第一家”的金匾悬挂日久,其光芒非但没有随时间流逝而黯淡,反而因战王府上下始终如一的低调谦和、谨言慎行,愈发显得沉静厚重,令人心服。战王府的声望,至此已臻顶峰,再无半分可增之处。

然而,就在这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极盛之时,一场无声的风暴,正在战王府的核心酝酿。

这一夜,寝室内烛火通明,却异常安静。墨骁珩坐在书案后,面前铺开一张空白的奏折,他手持御笔,久久未曾落下。虞怀瑾安静地坐在一旁做着针线,并未出声打扰,只是偶尔抬眼,看向丈夫凝重的侧脸。

不知过了多久,墨骁珩终于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笔尖落于纸面,开始书写。他的字迹依旧铁画银钩,带着武将特有的力道,但书写的内容,却让悄然走到他身后的虞怀瑾,瞳孔微缩。

那并非寻常的议事奏章,而是一封……请辞奏折。

“……臣蒙陛下天恩,委以重任,夙夜不敢忘。然臣近年深感精力不逮,于部分具体政务,恐难再精益求精,有负圣望。且臣年少从军,半生戎马,及至家中变故,身心俱疲。幸得陛下洪福,家门再兴,子女有成,孙辈绕膝。臣私心窃慕天伦之乐,欲乞陛下怜臣微忱,准臣卸去京畿防卫司统领、兵部左侍郎等实务,只保留内阁虚衔,以备咨询。臣得以稍卸重担,颐养天年,亦能多有时日,教导孙辈,传承门风。臣不胜惶恐,顿首再拜……”

虞怀瑾静静地看着,心中并无太多惊讶,反而涌起一股巨大的欣慰与共鸣。她早已察觉丈夫近来的思量,他们之间,许多话已不必明说。

墨骁珩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笔,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他转过身,看向妻子,目光深沉:“瑾儿,你……觉得如何?” 他虽然心意已决,但仍想听听她的看法。

虞怀瑾将手轻轻放在他的肩上,声音温柔而坚定:“王爷此举,大善。”

她在他身旁坐下,娓娓道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我们王府如今已站在风口浪尖,看似稳固,实则暗流涌动。陛下圣明,对我家信任有加,然帝王心术,深不可测。历代功高震主者,能有几人善终?”

她顿了顿,继续道:“如今,云辰在户部根基渐稳,云锋在军中凭军功立足,云柔商行天下且仁名远播。我们墨家,已无需依靠王爷您手握多少实权来维系荣耀。此时急流勇退,主动释权,既是向陛下表明我们毫无野心,只愿做一纯臣、一家之典范,也是为孩子们,为整个家族,卸去那最敏感、最易招祸的‘权重’负担。”

墨骁珩反手握住她的手,用力紧了紧:“知我者,瑾儿也。” 他正是看到了这荣耀巅峰之下潜藏的危机,才做出了这个决定。他不是贪恋权势之人,曾经的战神之志,早已在家庭的温暖中化为守护家人的信念。如今,他要守护这个家,最好的方式,就是主动从那权力的漩涡中心,退后一步。

“只是,”墨骁珩微微蹙眉,“此举恐怕会引来诸多猜测与非议。” 有人会以为他失了圣心,有人会以为战王府开始走下坡路,更会有人趁机落井下石。

虞怀瑾却笑了,那笑容里带着看透世事的通透:“旁人如何说,何必在意?我们求的,从来不是虚名与权势,而是家宅安宁,子孙绵长。陛下是明君,必能体察王爷的忠谨与苦心。至于那些蠢蠢欲动之辈……” 她眼中闪过一丝淡然,“只要我们自身立得正,行事无愧,家族人才辈出,他们又能如何?”

第二日的大朝会,当这封请辞奏折由内侍朗声宣读出来时,整个金銮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落针可闻。

几乎所有官员都懵了!

战王爷要请辞?在战王府声望最巅峰的时候?辞去的还是京畿防卫和兵部这样的核心要职?!

这……这唱的是哪一出?!

短暂的死寂后,是压抑不住的哗然!

“墨王爷这是……?”

“身体不适?欲享天伦?这……”

“以王爷如今的圣眷和王府的势头,正是大展宏图之时啊!”

“莫非……宫中有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变故?”有人开始暗自揣测,目光惊疑不定地偷瞄御座上的皇帝。

一些与战王府不睦,或心中嫉妒的官员,先是难以置信,随即眼底难以抑制地涌上狂喜!机会!天大的机会!墨骁珩一旦退下,空出来的可是两块肥得流油的实权位置!

然而,端坐于龙椅之上的皇帝,在最初的错愕之后,目光变得深沉难测。他缓缓放下手中的奏折,看向下方垂首而立的墨骁珩。

“墨爱卿,”皇帝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你正当盛年,何来‘精力不逮’之说?可是对朕,或对朝廷,有所不满?”

这话问得极重!殿内瞬间又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墨骁珩出列,躬身,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真诚:“陛下明鉴!臣对陛下,对朝廷,唯有满腔忠诚与感激!臣半生征战,伤痕累累,如今年岁渐长,确感力不从心,恐耽误国事,此其一。其二,臣得蒙陛下隆恩,家门有幸,获封‘天下第一家’。臣每每思之,惶恐更甚于欣喜。臣以为,此誉更在于家风传承,子孙教化。臣欲效仿古之贤臣,功成身退,多些时日涵养家风,教导孙辈,将陛下所誉之‘家德’传承下去,方不负‘天下第一家’之深意,亦是为国育才之根本。此乃臣之私心,亦是臣认为当下对陛下、对朝廷、对家族最负责任之举。恳请陛下体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