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现言 > AI误诊害我妈我反优化全县医疗 > 第148章 “青年领航者” 的危机应对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8章 “青年领航者” 的危机应对弱

非洲草原的旱季风裹着沙粒,砸在流动智慧站的帆布上沙沙作响。95 后领航者小李攥着卫星电话,指节泛白 —— 就在半小时前,当地武装人员以 “不明设备需核查” 为由,扣走了站内 3 台太阳能监测终端,其中 1 台还存着近百户牧民的健康数据。

“怎么办?他们说要等总部审批,可牧民还等着测血压……” 小李的声音发颤,视线扫过站外围拢的牧民,有人正用当地语言低声议论,眼神里满是不安。他下意识摸出手机想给联盟发消息,却想起战乱地区信号时断时续,手指在屏幕上悬了半天,连 “设备被扣” 四个字都没敲完整。

两小时后,师徒结对的老领航者张姐骑着摩托车赶来,车后座还载着部落长老。她没急着去找武装人员,反而先拉着小李蹲在帆布下,从背包里掏出皱巴巴的笔记本:“先 calm 下来,你记不记得上次聊过,草原上的事,长老的话比枪杆子管用。” 远处传来武装皮卡的引擎声,小李盯着张姐笔记本上 “危机应对三步骤” 的字迹,鼻尖突然发酸 —— 这是他上个月刚学的内容,可真遇到事,脑子却一片空白。

最终,张姐陪着长老找到武装首领,递上联盟出具的公益证明,又用当地语解释 “设备是帮老人测健康的工具”,折腾到黄昏才把终端取回。看着牧民们围着设备重新排队,小李却没半点轻松,他攥着那台失而复得的终端,金属外壳还带着武装人员留下的划痕,像在无声提醒他:在这片土地上,光会装设备、教操作远远不够。

联盟的月度例会上,小李的遭遇被摆上桌面。林晓翻着手里的调研数据,眉头越皱越紧 —— 表格里清晰写着,35 岁以下的青年领航者中,有 67% 从未经历过战乱、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突发危机应对达标率” 仅 33%。

“不是年轻人不努力,是我们没教他们怎么扛事。” 林晓把数据推到桌中央,目光扫过在座的资深领航者,“老院长当年遇到山路塌方,能临时改走牧民小道;现在我们的青年,得有比‘经验’更可靠的东西。”

会议结束当天,林晓就联合联盟安全组,敲定了 “危机实战演练 + 导师兜底” 的方案。首期演练选在肯尼亚的一个村落,模拟场景正是 “设备被扣”。小李作为 “学员”,刚走进模拟的 “武装检查站”,就被扮演武装人员的当地村民用方言呵斥:“没许可就敢带设备进来,扣了!”

他下意识想掏手机报联盟,却被一旁的观察员 —— 资深领航者老周拦住:“等等,你忘了草原的规矩?先找长老,再谈许可。” 小李愣了愣,这才想起张姐笔记本里的话,赶紧跑去 “村落长老屋”,用刚学的几句当地语说明情况,跟着长老再去检查站时,“武装人员” 果然松了口。

演练结束后的点评会上,老周把小李的操作过程投屏在简陋的幕布上:“第一步就错了 —— 遇到扣设备,先看环境,草原上长老的公信力比任何证明都管用;第二步,别光想着报联盟,等总部回复,牧民的健康等不起。” 他边说边在屏幕上画了个流程图,“记住,危机里最值钱的不是设备,是你手里的‘本地资源清单’。”

这样的演练每月都会在全球不同地区开展,有时是在东南亚的雨季村落模拟 “洪水冲毁设备”,有时是在南美山区模拟 “村民集体抵触 AI 聊伴”。每次演练前,林晓都会组织资深领航者整理 “本土化应对手册”—— 比如在非洲草原,手册里写着 “找长老时要带一小袋茶叶当伴手礼”;在东南亚,标注着 “遇到洪水先把设备往高脚屋二楼搬,再联系联盟”。

青年领航者小吴在南美山区经历 “村民砸设备” 演练时,一开始想按手册里的 “耐心解释” 来应对,可扮演村民的当地人越闹越凶,他急得满头汗,突然想起老领航者说的 “找村里最会讲故事的人”,赶紧跑去请当地的民间艺人,用吉他弹着民谣,把 “AI 聊伴能帮老人记吃药时间” 编进歌词里,闹事的村民渐渐安静下来,甚至有人主动凑过来问 “这机器真能说咱们的话?”

“不是所有危机都能靠手册解决,但手册能帮你找到破局的方向。” 林晓在全球演练总结会上,举着小吴的案例,身后的大屏幕上滚动着各组数据 —— 三个月来,青年领航者在演练中制定的应对方案,可行性从最初的 41% 提升到 79%,有 82% 的人能在 10 分钟内列出 “本地资源清单”。

为了让实战中的危机有兜底,联盟还组建了 “危机导师团”。导师团由 5 名有 10 年以上基层经验的老领航者和 1 名联盟外交官组成,青年领航者遇到突发情况,只需在专属小程序里点击 “紧急呼叫”,30 分钟内必有回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