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 > 第139章 火漆封不住的账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色尚未完全放亮,带着露水的寒气笼罩着上海的街道。

清心茶舍那紧闭的木门外,已有三拨衣着各异、风尘仆仆的客人静静地守候着,他们提着各地的特产,操着不同的口音,却都怀着同样焦灼而期待的心情。

最前面的是一个穿着细葛布长衫的中年人,来自杭城,身后跟着两个伙计,小心翼翼地捧着两个用油纸包裹的方盒,里面是新出的狮峰龙井。

中间一拨人则来自六安,领头的是个精瘦老者,脚上的布鞋沾满了泥点,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布包。

最后面,一个身形魁梧的汉子独自站着,眼神复杂地盯着门上的“清心”二字,他腰间挂着个烟斗,是徽州祁门的口音,正是当初带头抵制“云记”的几家老字号之一,“德馨号”的二掌柜。

阿篾拉开门板时,晨雾还未散尽。

他一眼就看到了这几拨人,神色却波澜不惊。

他搬出一张小桌,取出登记册和笔墨,声音不大但清晰:“诸位,来得早。按规矩,姓名、字号、来意,一一登记。”

杭城的中年人抢先一步上前,脸上堆满谦卑的笑,将一份用火漆封印的厚重信函双手奉上:“阿篾先生,鄙人杭城‘绿雪轩’掌柜,特来奉上联营申请函,愿加入‘双印溯源券’体系,一切遵循云记的规矩!”

阿篾接过信函,指尖在火漆印上轻轻一触,那上面烙着一个清晰的“绿”字。

他点点头,翻开册子,利落地记下。

六安的老者也挤了上来,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满是恳切:“我们‘松萝山房’是小本生意,但心是诚的,这是我们的火漆印和申请,还请先生过目。”

阿篾依次登记,当轮到德馨号的二掌柜时,那汉子脸上闪过一丝尴尬,声音也低了三分:“阿篾先生……我是徽州‘德馨号’的王坤。先前……先前多有得罪,是我们有眼不识泰山。这是我们大掌柜亲笔写的信,我们愿意……愿意第一个公示账目!”

他说着,将那份同样用火漆封住的信函递了过来。

阿篾抬眼看他,目光平静如水,却让王坤心头一颤,仿佛被看穿了所有心思。

二楼的窗边,谢云亭静静地注视着楼下的一切。

苏晚晴为他披上一件外衣,轻声问:“他们这么快就来了。”

“火烧到眉毛了,能不快吗?”谢云亭的目光扫过那几个低头哈腰的身影,语气淡然,“不是他们变了,是人心这杆秤,终于量出了真假。以前他们信的是拳头和银元,现在他们怕的是这股看不见、摸不着的信义。”

苏晚晴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小芸正带着一群女学生从后院出来,她们个个精神抖擞,怀里抱着一叠叠印好的表格和几块小黑板。

她们是“民智审计学堂”的第一批学员,今天,是她们的第一次“实战”。

“姐妹们,都记住了吗?”苏晚晴走下楼,站在她们面前,声音清亮而坚定。

她在黑板上用粉笔迅速画出一张简图:一根丑陋的毒藤,盘根错节,上面挂着“假券”、“高利”的牌子,死死缠绕着几个蜷缩在底层的小人;而在旁边,她画了一架笔直的梯子,梯子的横档上写着“识字”、“算账”、“辨伪”。

“你们看,”她指着图说,“这张假券,就像毒藤,一头缠着穷人的脖子,另一头连着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钱庄。而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把这根藤斩断!一本清清楚楚的真账本,就该是这架梯子——它要让踩在最底层的人,也能有爬上来看一看青天的机会!”

小芸第一个举起手,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先生放心!我们都记下了!”

苏晚-晴点点头,对她委以重任:“你带一组人,去浦东的烂泥渡。那里拾荒的老人最多,被骗得最惨。你们的任务不是去查账,是去听,去记!”她将一叠表格和几根炭笔交到小芸手里,“用这炭笔,帮他们把被骗的经过、金额、时间都登记下来。最重要的是,教他们最简单的法子——用茶水浸泡,辨认那‘泡显红纹’的真券。”

一个多时辰后,烂泥渡的窝棚区。

小芸带着几个同学支起了一张小桌。

一个满头银发、衣衫褴褛的老妪颤颤巍巍地走过来,从怀里掏出一张被汗水浸得发黄的纸片,那是“裕通代管”发出的所谓“抚恤券”。

“姑娘……我老太婆不识字,”她声音嘶哑,浑浊的眼睛里噙着泪水,“我儿子在码头扛包,被滑落的货箱砸死了……他们说,赔五块银元,就给了我这张纸,让我去钱庄领。可我跑了三趟,都说时候没到……这张纸,到底是不是钱啊?”

小芸接过那张纸,心中一阵酸楚。

她轻声安慰着老人,同时让同学取来一碗凉茶水,将纸券的一角小心地浸入其中。

周围的穷苦人纷纷围了过来,屏息凝视。

那纸券在茶水中慢慢洇湿,却什么变化也没有。

“阿婆,您看,”小芸指着纸券,“真的‘双印溯源券’,一泡水,这里就会显出红色的细纹。您这张……是假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