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启蒙丫鬟 > 第72章 我们姐妹也合该早些认识才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2章 我们姐妹也合该早些认识才是

戏台设在花园中的水榭之上,三面环水,景致极佳。

宾客们按身份地位依次落座,薛家女眷的位置不算最前,但也视野开阔。

碧桃安静地侍立在薛林氏座椅之后,目光落在水榭戏台之上,耳中听着那婉转的唱腔,心思却飘得有些远。

她能感觉到周围投来的各种目光。

有对薛林氏衣饰的打量,有对薛家几位小姐的评点,自然,也有落在她身上的。

毕竟,能跟着主母出席这等场合的大丫鬟,本身也代表着主家的脸面和实力。

“哟,薛夫人,您身边这位姑娘瞧着可真水灵,规矩也好,是您新提上来的?”

邻座一位穿着绛紫色富贵团花褙子的夫人,笑着同薛林氏搭话,目光却不住地在碧桃身上逡巡。

这是城中盐商李家的夫人,向来消息灵通。

薛林氏含笑应道。

“李夫人好眼力。这孩子叫碧桃,跟在我身边有些日子了,还算稳重。”

“何止是稳重。”

另一位穿着湖绿色绣缠枝芙蓉衣裙的夫人接口,她是通判家的赵夫人,语气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酸意。

“我瞧着,这通身的气派,比一些小门小户的小姐也不差什么了。薛夫人真是会调理人。”

这话听着是夸,细品却有些刺耳。

碧桃依旧垂着眼,仿佛未曾听见。

李夫人和赵夫人这话一出,周围几位原本正专注看戏或低声交谈的夫人,也都不由得将目光投了过来,细细打量起碧桃来。

这些目光中,有纯粹的好奇,有审度的意味,自然也夹杂着酸意。

她们之中,不少人与薛家往来多年,都知道薛林氏身边最得用的是那位沉稳干练的嬷嬷,何时竟冒出来这么一个年轻俏丽,还被主母如此抬举的“碧桃姑娘”?

尤其方才谢老夫人那番毫不吝啬的夸赞,简直是将这丫头和薛林氏一起捧到了风口浪尖上。

“薛夫人待下人真是没得说。”

一位穿着檀色万字纹襦裙的夫人慢悠悠地开口,她是城中另一位富商的太太,姓王,语气带着几分意味深长。

“只是这丫头瞧着面生得很,以前似乎没在夫人身边见过?这般伶俐的人儿,被认成了干女儿,若是早带出来,我们姐妹也合该早些认识才是。”

另一位穿着秋香色褙子的周夫人,丈夫是衙门里的,此刻也笑着,话却没那么中听。

“是啊,薛夫人真是深藏不露。我们这些人,想讨老夫人欢心,无非是寻些奇珍异宝、名家字画,却不知原来身边带个可心的丫头,说几句贴心话,比什么都强。还是薛夫人心思巧,我们这些笨人,是学不来的。”

这话几乎是在明指薛林氏有意借碧桃来讨好谢老夫人了。

这些夫人,哪个不是在后宅和社交场中摸爬滚打多年的,说是“千年的狐狸”也不为过。

她们自己或许也曾想过类似法子,却未必有薛林氏这般做得自然妥帖,更未必能找到像碧桃这般既拿得出手又确实沉静懂事的丫鬟。

此刻见薛林氏此举显然深得谢老夫人之心,心中难免有些不平衡,这酸言酸语便忍不住冒了出来。

薛林氏闻言,脸上那温婉得体的笑容丝毫未变,听不出她们话中的讥讽。

她端起手边的茶盏,用杯盖轻轻拨了拨浮叶,动作优雅从容。

“王夫人、周夫人说笑了。”

她声音平和。

“碧桃这丫头,原是在内院做些针线活计的,性子闷,不爱往前头凑。前些日子她机缘巧合帮了我个小忙,我瞧着这孩子心性纯良,做事也稳妥,这才提到身边来。说来也是缘分,许是合了老夫人的眼缘,才得了老人家几句夸赞,倒叫诸位姐妹见笑了。”

她轻描淡写地将碧桃的“崛起”归结为“机缘巧合”和“合了眼缘”,而后目光扫过几位夫人,语气依旧温和。

“至于说什么心思巧,实在是谬赞了。我们薛家虽比不得诸位府上显赫,但行事向来只求问心无愧,待下宽厚些,不过是遵循祖训、秉承家风罢了。若说这也能误打误撞入了老夫人的眼,那也只能说是老夫人仁心慈鉴,体恤我们这点笨拙的心意。”

她这番话,既点明了薛家的门风底色,姿态放得低,话却说得硬。

意思是,我待下人好是我家传统,老夫人夸我是她老人家仁慈,你们若有意见,莫非是觉得老夫人判断有误,或是觉得“待下宽厚”不对?

几位夫人被她这番不软不硬的话一堵,一时倒不好再说什么。

毕竟,谁也不敢公然质疑谢老夫人的态度,更不敢说“待下宽厚”是错的。

李夫人最先反应过来,干笑两声打圆场。

“薛夫人说的是,是咱们想左了。待下宽厚本是美德,老夫人慧眼,自然是看得分明的。”

赵夫人也赶紧附和。

“是啊是啊,看戏,看戏,这麻姑唱得真好。”

戏台上的麻姑水袖轻扬,唱腔婉转,席间众人暂时将注意力转回戏文,方才那番言语间的机锋也随着锣鼓声暂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