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科幻 > 行走在诸天万界的人 > 第41章 闯王落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崇祯十七年,大顺军于山海关外的一片石,遭遇了清军与吴三桂关宁军的联手绞杀。

震天动地的喊杀声,如汹涌的潮水般冲击着大顺军的防线。

战场上,箭矢如蝗虫般漫天飞舞,刀光剑影闪烁,鲜血汩汩流淌,浸湿了干涩的土地。

大顺军在这两面夹击之下,很快便阵脚大乱,士兵们如同惊弓之鸟,四处逃窜,死伤惨重,往日的威风与锐气荡然无存。

李自成骑在他那匹浑身浴血的黑色战马上,望着兵败如山倒的场景,双眼布满血丝,内心充满了愤怒与不甘。

但局势已无法挽回,为避免被彻底围歼,他不得不率领本部老营兵,且战且退,踏上了逃回北京的艰难之路。

一路上,大顺军丢盔弃甲,往日的精锐部队,如今几乎全军覆没,只留下一片狼藉。

在逃亡的日子里,李自成并未放弃抵抗,他先后组织了多次反击战,试图挽回败局。

然而,此时的大顺军士气低落,战斗力大不如前,而清军与吴三桂的联军则士气高昂,配合默契。

每一次交锋,大顺军都以失败告终,伤亡愈发惨重。

随着追兵越来越近,李自成深知必须有人断后,才能为大部队争取更多的逃亡时间。

但经历了一系列的惨败,大顺军内部人心惶惶。

士兵们都清楚,李自成在以往打仗失败时,为了求生,手段极其狠辣。

曾经,他为了开辟一条通路,不惜砍杀挡路的士兵;甚至将大量无辜者赶到水里,用他们的尸体铺出一条血路。

如今,大顺军兵败如山倒,谁都担心自己会被当作弃子抛弃。

因此,当断后的任务下达时,众人面面相觑,无人愿意挺身而出。

一时间,大顺军队伍中乱作一团,将领们声嘶力竭地呼喊,试图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但士兵们却各怀心思,不听指挥。

看着这混乱的场景,李自成心中五味杂陈,一片苦涩。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眼前的一切,回想起大顺军曾经的辉煌,懊悔的情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若当初狠抓军纪,树立威望,或许大顺军不会落到今日这般众叛亲离的下场。

但如今,一切都已无法改变,他只能带着满心的悔恨,继续踏上这看不到尽头的逃亡之路。

马蹄声碎,李自成灰头土脸地勒住缰绳,望着北京那斑驳的城门。

身后残兵稀稀落落,往日数十万大军,如今竟十不余一。

寒风卷着黄沙,扑打在他满是血污与尘土的脸上,他的眼神里,既有不甘,又透着疲惫。

踏入京城,李自成只觉一股死寂扑面而来。

曾经繁华的京城,如今一片萧瑟。

街边的店铺大多大门紧闭,门板上贴着封条,或被战火熏得漆黑。

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白幡,在风中无力地摆动,仿佛无数冤魂在哭诉。

街道的角落和巷子里,横七竖八地躺着尸体,有的已经冻得僵硬,有的身上还有未干的血迹。

李自成的眉头越皱越紧,这些尸体,有的是被冻饿夺去生命的无辜百姓,有的则是大顺军在混乱中肆意屠戮的牺牲品。

然而,此时的他根本无暇顾及这些。

接连的败仗让他焦头烂额,内心的焦虑如野草般疯长。

李自成匆匆回到营帐,立即召集亲信谋士。

营帐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众人围坐在一起,面面相觑,沉默良久。最终,有人提出登基冲喜的主意,称此举可振奋军心,挽回大顺的颓势。

李自成心中虽然有些疑虑,但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劝说下,渐渐动摇。

他环顾四周,看到手下谋士们一脸诚恳,仿佛这真的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在这绝境之中,他选择了相信。

不到百日,登基大典在紫禁城举行。

李自成身着龙袍,登上高高的祭坛,接受众人朝拜。

然而,仪式结束后,他预想中的人心归附、兵马重振并未出现。

正当李自成盘算着下一步计划时,一场可怕的大疫悄然降临。

短短几天,京城内便哀嚎声四起,无数人染病倒下。

街头巷尾,运尸的车辆来来往往,堆积如山的尸体被运往城外焚烧。

大顺军本就元气大伤,这场瘟疫更是雪上加霜,士兵们纷纷病倒,战斗力锐减。

李自成望着病榻上的士兵和混乱的京城,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绝望,而大顺政权的未来,也被浓重的阴霾所笼罩 。

其实,京中时疫的苗头,早在数月前便已悄然浮现。

起初,不过是零星几户人家传出有人发热、咳嗽的消息,可这些细微的迹象,很快就被淹没在京城繁华喧嚣的表象之下。

在崇祯帝在位之时,朝廷虽已内忧外患,疲于应对,但仍凭借着尚存的几分秩序与权威,对时疫勉强进行着管控。

每日早晚,都能看到官府组织的队伍,穿梭在大街小巷,将城中因疫病死去的尸体小心翼翼地抬上马车,运往城外空旷之地,付之一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