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车马行,我一眼便相中了一架大号马车。
这马车外观大气,车厢宽敞,足可以驾两匹马。
想着往后载着布匹和一些物什家私,倒也实用得很。
与车行老板几番讨价还价后,最终成交。
驾着新马车,我们直奔牙行。
牙行里人来人往,那一个个牙人眼神精明,打量着每一个来客。
我一眼就选定了一个面相看起来有些奸相的牙人,在金钱的开道下,他倒是格外殷勤。
跟着他看了几处宅院后,我最终花了五十贯,买下了一所宅院。
那宅院虽不算奢华,但胜在宽敞干净,往后也算有了个安稳的住处。
坐在马车上,看着身旁的穆念慈和杨过,想着往后的日子,心中竟多了几分踏实。
嘉兴城的繁华依旧,而我们的生活,也将在这一方宅院里,缓缓展开。
穆念慈攥着房宅地契的手指微微发颤,夕阳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她苍白的脸上,将那份惊惶映得愈发明显。
五十贯钱交割时,她眼睁睁看着我将沉甸甸的钱袋推给牙人,嘴唇动了动却始终没说出话来。
在她印象里,五贯钱已是寻常人家数月的口粮,此刻竟这般轻易地化作一纸房契,这让她实在难以接受。
“这……这许多钱……”
待牙人离去,她终于忍不住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我将她轻轻搂入怀中,感受着她单薄的身躯,轻声叹道:“这下算是有个家了。”
她猛地一惊,抬起头来,眼中满是担忧:“那牛家村……”
我轻抚着她的发丝,温柔地说道:“牛家村也是我们的家。你还年轻,往后咱们还会有孩子。我得多置些产业,让过儿和咱们的孩子都能无忧无虑地长大。”
顿了顿,我半开玩笑地说:“所以啊,只好辛苦我这个当爹的啦。”
穆念慈沉默良久,终于低声问道:“相公,你打算怎么赚钱?”
她眼中满是忧虑,这些年的漂泊让她深知,在这世道讨生活有多艰难。
她曾以为凭借一身武艺闯荡江湖就能活下去,可现实却让她明白,若不违背本心去做那打家劫舍的勾当,或是像黄药师、欧阳锋那般有祖产支撑,想要安稳度日谈何容易。
我自信地一笑,道:“娘子放心,我是文化人,赚钱动动笔杆子就行了。”
说罢,我便在嘉兴城四处打听书局铺子的情况。
此时的嘉兴城,书局林立。
我穿梭在大街小巷,目光扫过一家家书局的招牌。
这些书局里,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占据显眼位置,但话本子的数量正悄然增多。
我留意到,不少文士正围在酒楼旁,奋笔疾书,记录着说书人的精彩段子。
郭靖义守襄阳的故事,正是通过丐帮的莲花落传唱开来,从街头巷尾传到千家万户,足见这些故事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