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文书房时,苏璃的指尖还在发冷。
西跨院的雪地上,那抹暗红的凤仙花粉像烧红的烙铁,在她脑海里反复灼烧。丽贵妃这步棋太狠了——借刘嬷嬷的手引她入局,再用小太监的死将水搅浑,最后让所有人都以为,是失势的刘嬷嬷狗急跳墙,想拉她垫背。
既除了心腹大患,又撇清了自己,甚至还能在赵珩面前卖惨,说东宫人心惶惶。
“姑娘,喝杯热茶暖暖身子吧。”周太监端来一杯热茶,茶盏上还冒着热气,“刚才在西跨院,老奴都替你捏把汗。”
苏璃接过茶盏,暖意顺着掌心蔓延,却驱不散心底的寒意:“公公觉得,这事会就此了结吗?”
周太监吹了吹茶沫,眼底闪过一丝凝重:“难。小太监是御膳房的人,御膳房归内务府管,内务府总管是丽贵妃的表舅。他定会借着查案的由头,来东宫找茬。”
苏璃的心沉了沉。果然,一环扣着一环。
“那殿下……”
“殿下心里有数。”周太监打断她,语气笃定,“刚才殿下让秦风带亲兵去驿道,不仅是为了接应驿使,更是在向所有人示警——东宫的事,轮不到外人指手画脚。”
苏璃握着茶盏的手紧了紧。赵珩的每一步,果然都藏着深意。派秦风去驿道,既防了北境的突袭,又调走了东宫的精锐,看似给了内务府可乘之机,实则是在引蛇出洞。
她忽然想起刚才在西跨院,赵珩看她的眼神。那眼神里没有怀疑,只有一种近乎冷漠的审视,像在看一场早已写好剧本的戏。
他是不是……早就知道丽贵妃会动手?
这个念头让苏璃背脊发凉。如果真是这样,那小太监的死,在赵珩眼里,是不是也算计划的一部分?
“姑娘,别想太多。”周太监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殿下虽冷,却还没到草菅人命的地步。那小太监的死,定是出乎他意料的。”
苏璃点点头,却没完全放下心。在这深宫里,人命有时候轻如鸿毛,尤其是在权力的棋局上。
果然,没过多久,内务府总管李公公就带着一队人来了。他穿着件石青色的锦袍,脸上堆着假笑,见了苏璃,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这位就是苏姑娘吧?久仰大名啊。”
苏璃知道他来者不善,只是淡淡行了一礼:“李公公客气了。”
“客气啥。”李公公搓着手,目光在文书房里扫来扫去,“这不,御膳房的小贵子死在了东宫,咱家也是没办法,奉旨来查案。还请苏姑娘配合一下,跟咱家回内务府问话。”
“奉旨?”苏璃挑眉,“敢问是陛下的旨意,还是贵妃娘娘的?”
李公公的笑容僵了一下:“自然是……陛下的意思。”
“既如此,还请公公出示圣旨。”苏璃寸步不让,“东宫有规矩,没有殿下的允许,任何人不得随意带走掌书宫女。”
她知道,李公公根本拿不出圣旨。丽贵妃再受宠,也不敢私自调动内务府的人来东宫拿人,顶多是借查案的名义施压。
李公公的脸色沉了下来:“苏姑娘这是不给咱家面子?”
“公公说笑了。”苏璃语气平静,“只是规矩如此。公公若是要查案,尽可在东宫搜查,奴婢定会配合。但要带走奴婢,除非殿下发话。”
就在这时,赵珩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李公公好大的威风,竟敢在东宫指手画脚?”
李公公吓得一哆嗦,连忙转身行礼:“参见殿下!老奴……老奴是奉旨查案啊!”
赵珩走进来,目光落在他身上,带着冰冷的威压:“奉旨?朕怎么不知道?还是说,内务府已经不把东宫放在眼里了?”
“老奴不敢!”李公公的额头抵在地上,声音都在发颤,“是……是贵妃娘娘担心小贵子的死因,让老奴来问问情况……”
“哦?贵妃担心?”赵珩轻笑一声,“那她怎么不自己来?是觉得朕的东宫,容不下她吗?”
这话像一记耳光,狠狠扇在李公公脸上。他哪里还敢多说,连连磕头:“老奴该死!老奴这就回去!”
“慢着。”赵珩叫住他,“小贵子的死因,朕会让人查清楚。但在查清之前,谁敢再在东宫兴风作浪,休怪朕不客气。”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李公公身后的人,“把他们带下去,好好‘招待’。”
“是!”禁军上前,将李公公一行人拖了下去。李公公的惨叫声越来越远,最后消失在风雪里。
文书房里恢复了寂静,只剩下炭火噼啪作响的声音。
苏璃看着赵珩,心里五味杂陈。他帮了她,却更像是在维护东宫的权威。
“你似乎有话要说?”赵珩看向她。
苏璃犹豫片刻,还是开口了:“殿下,小贵子指甲缝里的凤仙粉,奴婢认识。那是丽贵妃常用的颜色,掺了西域的香料,遇热会变成暗红色。”
她必须说出这个发现。这是她的筹码,也是她向赵珩示好的方式——她能为他提供有用的信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