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顾少爷的好意,但我不能收。”苏安然说,“我已经有墨锭了,够用了。顾少爷要是没别的事,我就先走了。”
说完,她拉着春桃,转身就走,没有再回头。
顾清川看着她的背影,手里的木盒掉在了地上。他心里一阵难过,他不明白,为什么苏安然会变成这样?为什么她宁愿把时间花在枯燥的书本上,也不愿意多看他一眼?
春桃跟在苏安然后面,小声说:“小姐,顾少爷好像很伤心。您是不是对他太冷淡了?”
“冷淡点好。”苏安然说,“我和他本来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有他的人生,我有我的目标。我们最好还是互不干涉,省得惹麻烦。”
回到家,苏安然把买的纸笔放在桌上,然后拿出系统奖励的《院试真题详解》,认真地看了起来。她知道,只有考上院试,成为秀才,她才能真正摆脱原书的剧情,掌握自己的命运。
接下来的日子,苏安然更加努力地备考。她把《四书章句集注》背得滚瓜烂熟,把《历代名臣奏议》里的重点内容整理出来,反复研读。系统商城里的“院试预测题”她也做了一遍又一遍,总结出答题的技巧和规律。
离院试还有几天的时候,苏安然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京城的信,是她的表哥寄来的。表哥在京城做官,他在信里说,今年的院试主考官是他的恩师,对经义很有研究,让她多关注《礼记》和《春秋》里的内容。
苏安然心里一喜,连忙把《礼记》和《春秋》找出来,重新复习。她还根据表哥的提示,整理了几道经义题,写了详细的答案。
院试那天,苏安然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考试题目果然和表哥说的一样,经义题考的是《礼记》里的“大道之行也”,八股文题目是“吾日三省吾身”,策论题目是“如何整顿吏治”,诗赋题目是“秋日登高”。
这些题目都是她准备过的,她下笔时几乎没停顿。经义题引了《礼记》注疏里的三个典故,把“大同社会”的内涵拆解得条理分明;八股文的起讲部分特意加了句“省身者,非独内省己身,亦省世事之弊”,暗合主考对“经世致用”的偏好;策论里提的“御史巡县”“俸禄养廉”两条对策,正是从《历代名臣奏议》里摘出来的实招;就连诗赋的结句“长风万里送秋雁,我辈岂是蓬蒿人”,也是反复斟酌过的,既合登高意境,又藏少年意气。
三场考下来,苏安然走出考场时,夕阳正落在城墙角上,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春桃捧着食盒跑过来,递上一块枣泥糕:“小姐,看您气色就知道考得好!”
苏安然咬了口糕,甜香里带着点暖意,刚要说话,就听见身后有人喊她名字。回头一看,顾清川正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件月白色的披风。
“刚考完别着凉。”他快步走过来,把披风递过来,语气里带着点不容拒绝的认真,“我在考场外等了你三个时辰。”
苏安然捏着披风的边角,锦缎料子触手顺滑,是她以前最爱的样式。可现在她只觉得烫手,连忙递回去:“顾少爷,不用了,我不冷。”
顾清川的手僵在半空,眼神暗了暗:“苏安然,你就这么不想跟我扯上关系?”
“不是。”苏安然垂着眼,声音很轻,“顾少爷,我们本来就该走不同的路。你家世好,以后会娶门当户对的小姐,安安稳稳过一辈子。我要考科举,要做官,这条路太难,我不想连累任何人。”
这话像根针,扎得顾清川心口发疼。他突然上前一步,抓住她的手腕:“我不怕连累!你考科举,我陪你!你做官,我帮你!苏安然,你能不能回头看看我?”
苏安然猛地抽回手,后退半步,拉开距离:“顾少爷,别这样。”她抬眼看向他,眼神里没有了以前的痴迷,只有一片清明,“以前我缠着你,是我糊涂。现在我醒了,知道自己要什么。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我不能接受。”
说完,她拉着春桃转身就走,脚步很快,没再回头。顾清川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巷口,手里的披风慢慢滑落在地上。
回到家时,苏父正坐在前厅等她,手里拿着张帖子,脸色不太好看。“安然,你过来。”他招手让她坐下,把帖子推过来,“夏家派人送来的,说雪雪下个月要定亲,让你去喝定亲酒。”
苏安然拿起帖子,上面写着苏雪和城西李家公子的名字,日期定在十天后。她挑了挑眉:夏叶琪倒是急,这是怕苏雪嫁不出去,想赶紧把她打发了?等等,原书中苏雪和顾清川订婚了,难不成我穿越过来,导致剧情变化了?一万个疑问
“爹,我不去。”她把帖子推回去,“院试结果没出来,我得抓紧复习。再说,雪妹妹一直不喜欢我,去了也是添堵。”
苏父叹了口气:“也好,你安心备考。我去回了夏家就是。”
接下来的日子,苏安然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等结果和复习上。系统时不时弹出提示,一会儿是“检测到宿主经义掌握度达90%,奖励积分50”,一会儿是“策论案例库更新,新增3条明代吏治案例”,倒也让枯燥的等待多了点乐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