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后,院试放榜的消息传来。春桃跑着回来,嗓子都喊哑了:“小姐!中了!您中了秀才!还是第二名!”
苏安然手里的笔“啪”地掉在纸上,洇出一大团墨。她愣了愣,突然反应过来,抓起春桃的手就往外跑:“走!去看榜!”
榜单贴在县学门口,红底黑字,她的名字“苏安然”排在第二,旁边写着“廪生”二字——不仅中了秀才,还能领官府的粮食补贴!周围的人围着她道贺,有认识的书生,有街坊邻居,还有以前看不起她的商户,此刻都满脸堆笑。
苏安然笑着道谢,心里却在盘算:廪生只是起点,接下来就是乡试,考中举人,才能真正在这世上站稳脚跟。
正想着,系统提示音响起:【叮!宿主考取院试第二名,成为廪生,达成“青衿之誉”成就!奖励:《乡试真题精编》一套,“过目不忘”技能卡(72小时),积分800。解锁系统新功能:名师答疑(每日可提问3次)。】
她眼睛一亮,名师答疑!以后遇到难懂的知识点,再也不用等王先生上门了!
当天晚上,苏家摆了庆功宴。王先生喝得酩酊大醉,拍着桌子说:“安然,明年乡试,我陪你去省城!我就不信,咱们拿不下解元!”
苏父也高兴,把家里的库房打开,让她随便挑东西当奖励。苏安然却只拿了几匹细布,说要给春桃做新衣服,剩下的全让苏父换成了书。
宴散后,苏安然回到房间,刚打开《乡试真题精编》,就听见窗外有动静。她走到窗边,看到一个黑影正往她房间里扔东西,捡起来一看,是个纸团。
展开纸团,上面是苏雪的字迹,歪歪扭扭的:“苏安然,你别得意!我定亲宴你不来,我就让李家公子去乡试考场闹,让你考不上举人!”
苏安然冷笑一声,把纸团扔进烛火里。苏雪还真是不长记性,以为这种小伎俩能难倒她?
第二天一早,苏安然就去找苏父,把纸团的事说了。苏父气得发抖:“这个雪雪!真是被夏叶琪惯坏了!我这就去夏家,让他们管好自己的女儿!”
没过多久,苏父就回来了,脸色好了不少:“夏家已经把雪雪禁足了,李家也派人来道歉,说绝不会耽误你考试。你放心,爹会盯着他们的。”
苏安然点点头,心里却没放松警惕。她知道,苏雪和夏叶琪不会就这么算了,乡试前肯定还会搞事。
接下来的几个月,苏安然一边复习乡试内容,一边利用系统的名师答疑功能查漏补缺。遇到不懂的经义问题,她就提问,系统会模拟名师的语气给出详细解答;写好的策论,系统还能给出修改意见,指出哪里论据不足,哪里用词不当。
顾清川也来找过她几次,有时是送些备考资料,有时是约她去书铺,苏安然都一一拒绝了。她知道,顾清川是好意,但她不能再给他任何希望,免得耽误了他。
乡试前一天,苏安然收拾好东西,准备去省城。苏父亲自送她到门口,递上一个沉甸甸的钱袋:“安然,路上小心,别紧张,考不上也没关系,爹养你一辈子。”
苏安然鼻子一酸,接过钱袋:“爹爹,您放心,我一定能考上。”
就在这时,一辆马车停在门口,顾清川从马车上下来,手里拿着个食盒:“我送你去省城。我已经跟我爹说好了,在省城的客栈给你订了房间,离考场近。”
苏安然刚要拒绝,顾清川就抢先说:“你别拒绝我。我不是要缠着你,只是想帮你。等你考完乡试,我就再也不打扰你了。”
看着他眼底的坚持,苏安然终究没再说拒绝的话。
马车驶离县城时,苏安然掀开窗帘,看到苏父还站在门口,挥着手。她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考上举人,让爹为她骄傲,也让那些欺负过她的人,再也不敢小瞧她。
马车走了两天,终于到了省城。顾清川订的客栈确实离考场很近,房间也干净整洁。他把食盒递给苏安然:“这里面是你爱吃的枣泥糕和绿豆汤,考前别吃油腻的东西。”
苏安然接过食盒,轻声说:“谢谢你,顾少爷。”
顾清川笑了笑,转身就走:“好好休息,明天加油。”
看着他的背影,苏安然心里有些复杂。她知道,顾清川是个好人,只是他们注定不能在一起。
第二天一早,苏安然走进乡试考场。考场比院试考场大了好几倍,考生也更多,气氛格外紧张。她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后,平静了一下心情,等待着考试开始。
很快,考官就拿着试卷走了进来,分发到每个考生手中。苏安然拿起试卷,快速浏览了一遍——经义题考的是《论语》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八股文题目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策论题目是“如何发展农业生产”,诗赋题目是“春耕”。
这些题目都是她准备过的,她定了定神,拿起笔开始答题。经义题她引了孔子、孟子、朱熹的三种观点,层层递进;八股文的起讲部分她写了“忧者,非独忧己,亦忧天下苍生”,紧扣题目;策论里提的“兴修水利”“推广新种”“减免赋税”三条对策,都是从《农政全书》和系统提供的案例里摘出来的;诗赋的结句“东风吹绿千畦麦,万户农家乐丰年”,也合春耕的意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