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的密码指令如同在暗夜中划过的闪电,短暂却惊心动魄地照亮了前路的狰狞。“‘惊蛰’响,‘影武’动。‘灯’亮东南,亦照京畿。”——这十六个字,像一把冰冷的钥匙,插入了贾瑄心中紧绷的锁。敌人并非蛰伏不动,而是在等待一个明确的信号。这个信号,可能来自东南的战火,也可能就在京城之内被点燃。被动等待,无异于坐以待毙。
养心殿内,灯火通明。贾瑄将最新的破译结果以及自己的判断,简明扼要地向皇帝陈奏。
“……故此,臣断定,‘混海蛟’在东南大作,绝非孤立海患,其目的之一,便是充当这‘灯’号,或至少是‘灯’号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在调动朝廷精力,掩护京畿‘影武者’的最终行动,或为‘惊蛰’核心计划的启动创造时机。”贾瑄声音沉稳,目光灼灼,“敌已动,我不可再静观其变。”
皇帝负手立于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良久,沉声道:“你的判断,与朕不谋而合。东南之‘灯’已亮,京畿之‘灯’亦需严防。既要扑灭东南之火,更要掐灭京城引信。你有何策?”
贾瑄深吸一口气,清晰地道出早已成竹在胸的方案:“陛下,臣请双管齐下,明暗结合,主动出击!”
“讲。”
“其一,针对东南。‘四海船行’与黑风岛勾结已露端倪,但其根基盘错,若以朝廷名义直接查办,恐其闻风而遁,或断尾求生,难以揪出幕后真凶。臣请不动用官方明面力量,转而借助民间之力。”贾瑄解释道,“江南有几大世家,如苏州林家、杭州苏家,其家族生意遍及海内,亦深受倭患之害,与贾家素有往来,且族中多有忠义侠士。可密令他们,以其商业网络为掩护,暗中调查‘四海船行’的货物流向、资金往来,特别是与黑风岛的隐秘联系。同时,亦可联络一些在沿海颇有势力、与官府关系微妙却重信守义的地方豪强,如泉州的‘海龙王’郭氏,许以利害,让他们从旁协助,监视黑风岛动向,搜集其罪证。”
他顿了顿,补充道:“此举如同水银泻地,无孔不入,既能避免打草惊蛇,又能借助地头蛇的力量,获取官方难以触及的情报。所得信息,臣将命‘靖安司’沿海小组专人分析,并加密后,直送即将赴任的李老将军行辕,助其厘清敌情,精准打击。”
皇帝微微颔首:“借力打力,以民间制民间,可。李老将军那边,朕会密旨告知,令其与你密切配合。”
“谢陛下!”贾瑄继续道,“其二,对于京城。‘影武者’蛰伏于市井,依‘灯’号而动。这‘灯’号为何,仍是谜团。但既知其存在,便不能坐等其亮起。臣已命‘靖安司’加大了对城内三教九流、人员繁杂区域的监控,特别是近期有生面孔出现、或物资流动异常的区域。同时,严查所有可能用于大规模信号传递之物,如特定制式的孔明灯、夜间灯语、特定时辰的钟鼓楼信号,乃至某些特定场所(如酒楼、戏园)可能出现的异常聚集或暗号。”
他的眼神变得锐利:“此外,臣怀疑,这‘灯’号也可能并非实物,而是一个‘事件’。例如,某位重要人物的行程、某场特定法事或庆典、甚至……某条关键信息的发布。因此,对朝中重臣的护卫、对重要场所的巡查,亦需进一步加强,并纳入‘灯’号可能的触发条件进行考量。”
皇帝转过身,目光深邃地看着贾瑄:“思路缜密,可依此而行。京城安危,系于你身,务必谨慎,既要张网以待,亦不可扰民过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臣明白。”贾瑄深深一揖,“臣定当把握分寸,竭尽全力,护佑京畿周全!”
---
圣意已决,贾瑄回到靖安司,立刻雷厉风行地部署起来。
通往东南的密信,通过绝对可靠的渠道,星夜送往江南林、苏等世家以及泉州郭家。信中并未言明“惊蛰”全貌,但点明了“四海船行”与倭寇、内奸的关联,以及剿除之对安定海疆、维护商路的重大意义,并承诺事后朝廷必有重谢。这些盘踞地方多年的势力,自有其生存之道和信息网络,接到贾瑄代表朝廷发出的密令,深知利害,纷纷暗中行动起来。
京城之内,一张无形的大网悄然撒开。靖安司的便衣探子们,如同水滴融入大海,散布到各个坊市。他们留意着货栈里是否堆积了非常规的物资,茶楼酒肆中是否流传着奇怪的暗语,夜间天空是否出现不该有的光亮,甚至留意着乞儿、脚夫、更夫这些最底层却消息灵通的人群中,是否有异常的资金流动或行为变化。
而对阿二的培养,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这一日,赵武师将阿二带到城外一处废弃的砖窑区。这里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残垣断壁林立,是练习追踪与反追踪的绝佳场所。
“小子,看好了。”赵武师声音低沉,脚步看似随意地在一片布满碎砖和浮土的地面上走过,“脚印的深浅、方向、间距,都能告诉你走过这里的人的身高、体重、步伐急缓,甚至当时的心境。草丛倒伏的方向,树枝折断的新旧程度,石块上的苔藓是否被蹭掉……所有这些,都是痕迹,是猎物留下的尾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