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铁血逆袭:从楚云飞开始 > 第183章 统一战线,最后的晚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3章 统一战线,最后的晚餐

“铁牛”那沉闷的咆哮,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在根据地内部激荡起层层涟漪,也迅速传到了外界。楚风深知,攻打太原这等坚城,绝非他一家之力能够完成。那些粗糙的钢铁巨兽,是撕开裂口的獠牙,但要吞下整个猎物,还需要更多的手和牙齿。

于是,一道道措辞各异、但核心意思相同的密信或口信,通过不同的渠道,送往了晋西北及周边所有还能联系上的、具有一定实力的抗日武装首领手中。信的内容很简单:共商打太原。

地点选在了距离指挥部三十里外,一个名为“三岔口”的废弃地主大院。这里地处几股势力的交界,位置相对中立,院子够大,也够破败,正适合进行这种各怀心思、却又目标一致的会谈。

会议定在下午。楚风带着赵刚、孙铭以及一个警卫排,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他让士兵们迅速检查了整个大院,清理出最大的堂屋作为会场。堂屋的窗户纸早就烂光了,冷风嗖嗖地往里灌。中间的八仙桌缺了一条腿,用砖头垫着,摇摇晃晃。几条长凳上也落满了灰,墙角挂着蛛网,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陈腐的霉味。

“倒是应景,” 楚风环视一圈,笑了笑,语气听不出喜怒,“都落魄到这份上了,正好让大家都清醒清醒。”

赵刚指挥着警卫员们简单打扫了一下,搬来几个火盆,里面烧着耐燃的树根,好歹驱散了些许寒意,也给这破败的屋子增添了一点摇曳的光源和烟火气。

快到约定时间,外面开始传来嘈杂的人声和马蹄声。

第一批到的是八路军太行军区下属的两个独立支队队长,带着十几个警卫,风尘仆仆。他们和赵刚显然熟识,互相敬礼握手,看到楚风,眼神里带着几分好奇和审视,但礼节很周到。

紧接着,是几支活跃在周边山区、名声或好或坏的地方抗日义勇军、游击队的头头。这些人成分复杂,有的是原东北军溃兵,有的是被鬼子毁了家的猎户,有的干脆就是被逼上梁山的土匪。他们进门时都带着一股子草莽的悍气,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对楚风抱拳行礼,称呼也五花八门,“楚长官”、“楚师长”、“楚老大”,不一而足。他们的手下则聚在院子里,和楚风的警卫排泾渭分明地站着,互相打量着,空气中隐隐有些对峙的意味。

最后压轴到来的,是原晋绥军系统的一位旅长,姓韩,带着一个加强连的卫队,军容相对整齐,但士兵们的脸上大多带着一种挥之不去的颓唐和迷茫。韩旅长本人五十多岁年纪,身材微胖,穿着洗得发白的将官呢子军装,领章上的将星倒是擦得锃亮。他进门时,刻意挺直了腰板,试图维持住往日的威严,但眼角的皱纹和略显浑浊的眼神,却暴露了他的力不从心。他和楚风算是旧识,客气地寒暄了几句,话里话外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正规军”的优越感,尽管他的部队现在可能连楚风的一个主力团都不如。

小小的堂屋很快就挤满了人,各种体味、烟草味、皮革味混合着霉味,形成一种难以形容的复杂气息。火盆里的树枝噼啪作响,映照着众人神色各异的脸庞。

楚风没有坐在主位,而是和众人一样,拉过一条长凳,坐在了靠近门口的位置。这个细微的举动,让一些原本有些紧张的地方武装头领,神色稍微放松了一些。

“诸位,” 楚风开口了,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屋里的嘈杂,“今天请大家来,没别的事。就一件事,打太原。”

没有客套,没有铺垫,直接得像一把捅出去的刺刀。

屋子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火盆的噼啪声和屋外寒风的呼啸。

八路军的一位支队长扶了扶眼镜,谨慎地开口:“楚师长,攻打太原,事关重大。不知贵部对此,有几分把握?具体的作战计划是?”

他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问。

楚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孙铭。孙铭会意,站起身,走到那张摇摇晃晃的八仙桌前,将一张手绘的、标注着敌我态势的太原周边地图铺在桌上,用几个缴获的日军钢盔压住四角。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 孙铭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冷静,像在陈述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日军在太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总兵力,约为一万两千人到一万五千人。其中包括一个残缺的甲种师团主力,一个独立混成旅团,以及部分宪兵、伪军。其防御重点在东门、北门及城内的核心工事。炮兵力量……”

他简洁而清晰地介绍了日军的布防情况,内容比之前在指挥部会议上说的更为概括,但关键信息一个不少。

随着他的讲述,下面的人脸色都变得凝重起来。一万多鬼子,加上坚固的城防,这骨头,太硬了!

那位韩旅长听完,轻轻咳了一声,捋了捋并不存在的胡须,慢条斯理地说:“云飞兄,不是韩某长他人志气。太原城高池深,日军经营多年,火力配备强劲。以我们目前这些……散兵游勇,缺乏重武器,想要强攻,无异于以卵击石啊。是否……再从长计议?或者,等待重庆方面的统一命令和支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