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铁血逆袭:从楚云飞开始 > 第184章 黎明前的暗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岔口那顿形同“最后晚餐”的盟会散去后,各方势力首领带着复杂难言的心情和一份粗线条的作战协定,连夜返回各自的驻地。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连呼啸的寒风似乎都带上了一丝铁锈般的腥气。

楚风没有返回指挥部,而是直接带着孙铭和警卫排,星夜兼程,赶往位于根据地边缘、一个代号“耳语”的秘密据点。这里,是“谛听”系统针对太原方向行动的前沿指挥枢纽,也是即将展开的、黎明前最黑暗厮杀的中枢神经。

据点设在一个废弃的煤窑深处,阴暗,潮湿,只有几盏用电池供电的小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晕,勉强驱散着甬道里仿佛能吞噬光线的浓稠黑暗。空气里混杂着煤灰、土腥和人体汗液的味道,还有一种……金属和纸张特有的冷冽气息。

孙铭一进入这里,就像回到了水中的鱼,整个人的气息都变得更加内敛和锐利。他甚至不需要灯光,就能在错综复杂的坑道里快速穿行。

“情况。” 楚风的声音在狭窄的坑道里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

孙铭将他引到一处稍微宽敞、被改造成临时指挥室的窑洞里。墙壁上钉满了太原城内的详细地图、日伪机构分布图,以及无数张或清晰或模糊的人物照片,上面用红蓝铅笔标注着各种符号。几个“谛听”的核心骨干正在电台、电话和一堆堆情报文件前忙碌着,看到楚风和孙铭进来,只是无声地点点头,便继续埋头工作。

“已经开始清扫了。” 孙铭拿起一份刚译出的电文,语气冰冷得像窑洞深处的岩石,“我们根据内线提供的名单和近期电台信号追踪,锁定了城外三个疑似日军情报中转站和两个潜伏的汉奸侦缉队窝点。行动组已经出发。”

他看了一眼腕表:“预计半小时内,会有第一次回报。”

楚风点了点头,目光落在墙上那张最大的太原城区图上,手指点在南城那个标记着机械修理厂的位置。“这里,是关键。那个朝鲜人,叫什么?”

“金明哲。原日军后勤部队少尉,因朝鲜人身份备受排挤,后被贬到这个修理厂担任守备队长。” 孙铭对目标的情况了如指掌,“他提出的‘诚意’——解决掉监视他的日军曹长野田——我们的‘清扫’行动会顺便处理。但我们需要派人进城,和他当面接洽,敲定细节,建立信任。”

“人选定了吗?”

“定了。‘灰鼠’,他在太原城内潜伏超过两年,身份是粮行伙计,可靠,机警,而且……” 孙铭顿了顿,“他懂一点朝鲜话。”

楚风沉吟了片刻。派人与金明哲接触,风险极大。这不仅是将一名优秀特工置于险地,更是将整个“惊蛰”计划最关键的一环,押在了一次会面上。

“告诉他,” 楚风抬起头,眼神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异常深邃,“活着回来。如果事不可为,以保全自身为第一要务。计划,可以再调整。”

孙铭微微一怔,随即重重点头:“是!”

命令立刻被加密发出。遥远的太原城内,一家早已打烊的“丰泰粮行”后院,一个看起来毫不起眼、身材瘦小的伙计,在收到窗外某种特定节奏的敲击声后,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夜色中。他就是“灰鼠”。

与此同时,太原城外,黑暗笼罩的荒野和村落里,几场短暂而血腥的“清扫”行动,几乎同时上演。

城西二十里,一个看似普通的农家院落。几条黑影如同鬼魅般翻过土墙,院子里传来几声被捂住嘴的短促呜咽和利刃割开喉管的轻微“嗤”声。不过两三分钟,院门悄无声息地打开,黑影消失,只留下院子里几具逐渐冰冷的尸体和一部被砸烂的电台。这是日军的一个秘密情报接收点。

城南十五里,一个依靠在公路旁、兼营骡马生意的小客栈。后院的马厩里,几个穿着黑色绸衫、正围着火盆喝酒吹牛的汉子,被从阴影中射出的弩箭精准地钉穿了咽喉或心脏。他们至死都不明白,杀身之祸从何而来。这是伪政府下属的一个侦缉队据点,专门负责监视通往太原的南面道路。

类似的场景在其他几个地点同步发生。“谛听”的行动组如同最精密的手术刀,在总攻发起前,精准而冷酷地切除着日军在太原外围的“眼睛”和“耳朵”。没有枪声,没有爆炸,只有死亡降临时的寂静。

“耳语”据点内,一份份简洁的“目标清除”回报,通过不同的渠道,陆续传递回来。

孙铭将译出的电文逐一递给楚风。楚风默默地看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偶尔用手指轻轻敲击着铺着地图的木桌边缘。那笃笃的轻响,在寂静的窑洞里,显得格外清晰。

“看来,鬼子对城外的掌控,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松懈。” 楚风放下最后一份电文,语气听不出喜怒,“或者说,他们内部的混乱,已经开始影响基层了。”

“收缩防线,必然导致力量内收,外围出现漏洞。” 孙铭冷静地分析,“而且,太平洋和欧洲的消息,不可能完全封锁,日军的士气……恐怕已经濒临崩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