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出发!出发!”三万将士齐声呐喊,声音震天动地。
李诚翻身上马,帅旗一挥,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宁远城的方向疾驰而去。秦良玉站在城门楼上,望着大军远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李诚能顺利抵达宁远城,守住北疆的门户。
与此同时,宁远城守将吴三桂正站在城楼上,眉头紧锁。他早已收到锦州卫解围的消息,也得知皇太极率领残部向宁远城方向撤退。吴三桂深知,以宁远城现有的兵力,想要抵挡七万联军的进攻,难度极大。
“将军,明军援军已从锦州卫出发,正向宁远城赶来,领军之人正是李诚将军。”一名副将上前禀报。
吴三桂眼中闪过一丝喜色,随即又陷入沉思:“李诚……此人乃是大明名将,作战勇猛,足智多谋。有他相助,宁远城的防守压力定会大大减轻。但他率领的大军一路奔波,疲惫不堪,能否赶在联军之前抵达,还是个未知数。”
他转头看向城外的官道,心中焦急万分:“传令下去,加强城防,派出斥候密切探查联军与援军的动向。另外,打开粮仓,清点粮草弹药,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一旦联军抵达,务必拼死抵抗,等待援军到来!”
“遵令!”副将抱拳领命,转身离去。
吴三桂望着远方,心中暗暗盘算。他知道,这场宁远城之战,必将是一场恶战。皇太极与林丹汗绝不会善罢甘休,而李诚的援军能否及时赶到,将直接决定宁远城的命运,甚至影响整个北疆的战局。
夜幕再次降临,李诚率领的三万大军依旧在官道上疾驰。将士们轮换着骑马,疲惫到了极点,不少人在马背上都睡着了,但只要听到号角声,便立刻惊醒,继续前行。李诚深知将士们的辛苦,他也早已疲惫不堪,但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始终走在大军的最前方,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周,谨防敌军埋伏。
夜半时分,大军行至一处山谷。突然,前方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两名斥候疾驰而来:“将军,前方发现联军哨探,大约有五百余人,正在探查路况!”
李诚心中一凛,皇太极果然派人前来探查。他勒住马缰,沉声道:“传令下去,全军隐蔽,准备突袭!务必将这股哨探全部歼灭,不能让他们回去报信!”
三万明军将士迅速隐蔽在山谷两侧的树林中,大气不敢喘一口。很快,五百余名蒙古骑兵便进入了山谷。他们手持弯刀,骑着骏马,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缓缓前行。
当蒙古骑兵全部进入山谷后,李诚一声令下:“动手!”
埋伏在树林中的明军将士们如猛虎下山,瞬间冲出,将蒙古骑兵团团围住。蒙古骑兵猝不及防,想要反抗,却已是为时已晚。明军将士们个个奋勇争先,与蒙古骑兵展开了殊死搏斗。
山谷中喊杀声震天,兵器碰撞的声音刺耳难听。蒙古骑兵虽然骁勇,但架不住明军人数众多,且突袭而来,很快便被击溃。半个时辰后,战斗结束,五百余名蒙古骑兵全部被歼灭,明军无一伤亡。
“将军,此战大获全胜!”一名副将前来禀报。
李诚点了点头:“做得好。传令下去,立刻打扫战场,继续赶路。务必在明日清晨抵达宁远城!”
大军再次启程,速度比之前更快了几分。李诚知道,这股哨探的覆灭,必然会引起皇太极的警觉,但此时他们已经离宁远城不远了。只要能顺利抵达宁远城,与吴三桂会合,做好防御部署,就能从容应对联军的进攻。
次日清晨,天边泛起一抹红霞。李诚率领的三万大军终于抵达了宁远城外。远远望去,宁远城的城墙高大坚固,城楼上旗帜飘扬,守军严阵以待。
“将军,宁远城到了!”副将兴奋地说道。
李诚勒住马缰,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转头看向身后的将士们,高声道:“弟兄们,我们到了!即刻进城,与吴三桂将军会合,准备迎敌!”
就在此时,宁远城的城门缓缓打开,吴三桂率领一众将领出城迎接。他快步走到李诚面前,抱拳行礼:“李将军,久仰大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多谢你及时赶来支援,解了宁远城的燃眉之急!”
李诚翻身下马,回礼道:“吴将军客气了。守护北疆,乃是我等共同的职责。如今联军将至,我们还是尽快进城商议防御之事吧。”
“李将军所言极是,请!”吴三桂侧身引路。
李诚点了点头,与吴三桂并肩走进宁远城。他知道,一场更大的恶战,即将在宁远城外拉开序幕。而这一次,他必须与吴三桂同心协力,守住宁远城,击退联军,守护大明北疆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