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高铭远传奇 > 第269章 城头定策暗箭藏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宁远城衙议事堂内,烛火通明。巨大的沙盘矗立中央,锦州卫至沈阳一线的山川河流、关隘要道皆以青泥塑形,插着红黄小旗的据点在灯光下明暗交错,宛如战场缩影。

李诚俯身拨开几枚代表联军的黄旗,指尖停在宁远城东的首山:“首山为城东屏障,山势陡峭,易守难攻。皇太极若要攻城,必先抢占此山架设火炮,届时城防将直接暴露在炮火之下。”他抬眼看向吴三桂,“吴将军,需即刻派遣三千精锐驻守首山,加固防御工事,迟则生变。”

吴三桂眉头微蹙,指尖摩挲着腰间佩玉:“李将军有所不知,首山虽险,但水源匮乏。三千将士驻守,每日需从城中运水,若联军截断粮道,守军恐难支撑。”他抬手点向沙盘西南角,“不如将兵力集中于城外护城河沿岸,依托水势构建防御,既便于补给,又能与城头火力形成呼应。”

“不可!”李诚断然摇头,声音陡然提高,“联军中有林丹汗麾下的蒙古骑兵,机动性极强。若放弃首山,他们便可直抵城下,肆意袭扰护城河防线。届时敌军步兵架梯攻城,骑兵在外围牵制,我军腹背受敌,处境将比锦州卫围城时更为凶险!”

议事堂内气氛骤然紧张,两侧将领皆面露难色。吴三桂麾下副将王朴上前一步,抱拳道:“李将军远道而来,或许不知宁远城防虚实。我城城墙高逾三丈,厚达两丈,城上配备红衣大炮二十八门,射程可达三里。只要坚守城池,联军纵有七万之众,也未必能轻易攻破。”

“王将军此言差矣!”李诚目光扫过众将,语气凝重,“锦州卫城墙同样坚固,却险些城破。皇太极善用计谋,此次败走锦州,必然吸取教训。他若一面佯攻城池,一面派奇兵绕道城西,截断我军粮草补给,宁远城便会不攻自破。”

秦良玉派来的参军周文站在一旁,见状上前缓颊:“两位将军所言皆有道理。依在下之见,可分兵两处:以两千将士驻守首山,只做牵制,不求死守,每日轮换补给;主力部队则固守城池与护城河防线,同时派遣斥候密切监视联军动向,如此便可兼顾利弊。”

李诚沉吟片刻,点头认可:“此计可行。吴将军,烦请你调派两千将士驻守首山,务必在三日内加固防御。我率本部三万精锐,负责城西至城南防线,重点防范联军迂回包抄。”

吴三桂见李诚做出让步,神色缓和下来:“既然李将军执意,便依你所言。不过首山守军的补给,需由你部协助运送,以免我军分身乏术。”

“自然。”李诚颔首,“另外,需即刻打开粮仓,将粮草分置东西两仓,派重兵看守。城防器械需连夜清点修补,红衣大炮要校准射程,随时待命。”

议事既定,众将纷纷领命离去。吴三桂留住李诚,引他前往城楼上查看防务。夜色渐深,凉风吹拂着城头的旌旗,远处的山峦在夜色中勾勒出暗沉的轮廓。

“李将军,实不相瞒,”吴三桂望着城外漆黑的旷野,声音低沉,“此次联军来势汹汹,朝中却迟迟未派援军。若宁远城失守,我等便是千古罪人。”

李诚拍了拍他的肩膀:“吴将军放心,只要你我同心协力,坚守待援,定能击退敌军。况且秦将军已在锦州卫整兵,不日便会率军赶来支援。”

话音刚落,城下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名斥候疾驰而至,翻身下马禀报:“启禀两位将军,联军主力已抵达首山脚下,约有五万之众,正在安营扎寨!”

两人心头一沉,没想到皇太极行军如此迅速。吴三桂面色凝重:“看来明日一早,敌军便会发起进攻。”

李诚目光锐利如鹰,望向首山方向:“传令下去,首山守军密切监视敌军动向,不可贸然出击。城头将士全员戒备,今夜轮流值守,谨防敌军夜袭。”

次日天刚破晓,首山方向便传来震天的呐喊声。皇太极亲率三万步兵,向首山发起猛攻。守军依托简陋的防御工事拼死抵抗,滚石擂木如雨般砸下,联军士兵纷纷倒地,尸横遍野。

林丹汗骑着一匹白马,立于阵前督战。他见首山久攻不下,眼中闪过一丝不耐,对身旁的皇太极道:“大汗,明军防守顽强,不如暂且撤兵,另寻他法。”

皇太极冷笑一声:“林丹汗此言差矣。首山是宁远城的门户,今日必破!传令下去,调遣火炮部队,轰击明军防御工事!”

十余门火炮随即架设完毕,轰鸣声震耳欲聋。炮弹落在首山之上,土石飞溅,防御工事瞬间崩塌。守军伤亡惨重,渐渐难以支撑。

城楼上,吴三桂看着首山方向的炮火,面色苍白:“李将军,首山守军恐难支撑,是否派兵增援?”

李诚摇头:“不可。此时增援,必然会落入敌军圈套。联军主力尽在首山,城西定然空虚。传令下去,让张彪率领五千骑兵,从城西绕道,袭扰联军后方粮营!”

张彪领命而去,率领五千骑兵悄然出城,沿着城西的小路疾驰。联军粮营果然防备松懈,士兵们正忙着搬运粮草,毫无防备。张彪一声令下,骑兵们如猛虎下山,冲入粮营,砍杀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