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家若是非常中意女方,自然就要诚心向媒人交底,将男方的优点、家世、结亲计划(就是保证,关于聘礼等的初步商讨)都表达清楚,媒人才好着力,总不能天花乱坠胡乱夸。
对于沈家最近发生的事,顾家其余人还是有些顾忌,心里不踏实,对于媒人人选一时没什么头绪。
顾长军自个思索一番,试探的问:“媒人要不选我大舅?”
顾家大舅姚明盛是七生产队的,家里条件还可以,在村里名声、能力都是上佳,他出面比较靠谱。
顾家其他人听了人选,犹豫了一秒都点头了,姚明盛的确是合适的媒人人选。
只不过是姚家人,不知道沈家会不会觉得膈应。
顾建国倒是不这么想:“大舅好,他和沈家三爷关系好,沈家三爷正好可以做女方那边的媒人。”
顾长军左看看又看看,突然问道:“你们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没有告诉我?那个表舅家的表妹是不是有什么状况?”
要不不可能家里一句话都没有反驳,答应的那么爽快,关键是所有人眼神还有些奇奇怪怪的。
顾母吞吞吐吐片刻,扯开嗓子:“哪有?——本来两家说的好好的,可是那丫头一开学就闹着回学校念书,说要考大学。
这会人都去学校了,她成绩好,考上大学,心肯定就野了,怕是最后这亲事有什么波折,那个姚昌盛就你表舅,说相亲的事就算了……家里也怕竹篮打水一场空,就同意算了。”
顾长军听了这话,原来的心里包袱负罪感什么的都甩下了,笑着开口道:“人家有理想抱负这是好事啊!我当有什么,直接和我说就是了,有什么藏着掖着的。”
周娇娥讪讪道:“这不是怕你心里有疙瘩吗?”
顾母见顾长军还要说什么,突然一拍桌子,:“我实话同你说了吧!”
所有人紧张的看着顾母,这事可以翻篇了,干嘛要实话实说?
顾母张着嘴老半天却没有发出声音。
顾长军:“恩?”
顾母站起来将顾长军单独拉到房里,支支吾吾小声解释着:“是这么一回事,其实主要是怕你二嫂心里有疙瘩。
你大概不记得了,你二哥之前不是一直想求娶七生产队的沈喜桃吗?托媒人也上门过几次。”
顾长军:怎么不记得?他还给二哥出了不少主意,去参军的时候还惦记这事。
顾向军当时心心念念都是那女孩,不知道为啥娶了后头这二嫂。
“那家人没看中二哥?”好似现在也不适合问这些,顾向军早就娶妻生女了,是该翻篇了。
顾母到现在还有些愤愤不平,当初全家齐动员,费了多少劲:“那个沈喜桃最后嫁给了张寡妇家的张丰年,因为那姑娘小时候差点饿死,吃了她家米粮。”
“那个矮子(不是贬义,是张丰年的绰号,村里人都这么喊)?!”他还记得沈喜桃大致的摸样,非常明艳动人,比他大嫂当年还漂亮许多倍。
顾长军拙舌,“真正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你相中的沈喜梅是沈喜桃的亲妹妹!”
“啥?!”
顾母重重点点头:“就是这样!”
顾长军有点急了:“那她家里会不会觉得……就是当初二哥没成,她们家会不会怕尴尬,就……先入为主的想着拒绝我这事?”
顾母安慰道:“没事,你这不是救了那闺女的命吗?他家人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之辈。”
顾长军:……
怎么感觉越发不太好了。
沈家会不会觉得你这人,挟恩求报?这会直观的印象更不好了吧,之前见义勇为说不得就完全抹杀了。
不管顾家所有人心里对结果如何忐忑,顾文涛夫妇还是在当天中午就带着顾长军去了七生产队顾母娘家,非常慎重的请托姚明盛充当顾、沈两家的媒人上门说和。
哪想姚明盛却一口拒绝了:“他们家说了,孩子还小,刚刚经历退亲,这两年不急着相看人家。”
姚明盛有两个儿子,长子姚子望也满十七岁了,要是沈家真等两年说不得就是自己儿子的机会了。
娘亲舅大是不错,那也是自家儿子重要,要不是沈家放出话最近不相看人家,当初沈、石两家一解除婚约他就托人上门了,哪等得外甥来请托。
顾家人上次就通过周姣琴婆婆嘴里听到过这段话,沈家人那样说也是人之常情,并且是进可攻退可守的说辞:没合适的就用这理由拖两年,真遇到合眼缘的同什么人家定下来了,还能有人为了这话去指责他们家吗?又不是立誓。
可是无论顾母怎么说,姚明盛只是一味推脱。
顾长军皱着眉头,看了大舅一眼,又转过脸看向边上原本对自己很亲热的表弟,自打听说他们的来意后,就对自己横眉竖眼的,什么情况还不是明摆着吗。
顾长军转身朝顾母道:“妈,算了,不要为难大舅了。
他这番推脱,怕是子望也有这心思,他再疼我,还能比得上子望?”别回头说亲的时候不出力反而抹黑就大发了,这说亲,媒人的作用至关重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