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很郁闷。
无论怎么说,现在的情况是五万对一万,优势在我。
可偏偏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要撤退,换成是谁都会觉得郁闷。
然而曹操到底是一代枭雄,他的心里明白,郭嘉说得一点都没错。
如今自己不下达撤退的指令,而是让己方人员继续跟袁军和张军死磕,最终获得胜利的肯定还是他们。
但那样付出的代价未免就有些大了。
当然,打仗肯定要死人,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可看眼下这种情况,对方付出的只是心存死志的袁军将士。
张绣麾下的荆州兵不能说是毫发无伤,但对比袁军和曹军的损失,四舍五入以后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眼下的局面十分明了,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如果不想让张绣笑到最后,那自己只能撤。
曹操权衡利弊以后,最终还是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战略性撤退嘛,不寒碜。
城中曹军早就不想打了,城里这些家伙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个个不要命的往上冲,就像一群疯子似的。
更可气的就是躲在他们之后那些新来的荆州兵了。
一点都没有身为战士的荣耀感。
就知道暗中伤人,当真是让人生气却又无可奈何。
如今得到曹操撤军的命令,一众士卒自然是如释重负。
甚至都不用将领指挥,他们就摆脱了疯狂的袁军和阴险的张军,迅速撤出了邺城这个已经被水淹没的城池。
反倒是曹仁、曹真、于禁等追着甘宁的那些将领不愿意撤退。
因为他们马上就要追上甘宁了。
本打算狠狠教训这个家伙一顿,不曾想却在此刻听到了鸣金收兵的号令。
军令如山,几人都知道在战场上抗命不遵的后果,所以在挣扎了一番以后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但离开之前却把甘宁骂了个狗血淋头。
甘宁也是不甘示弱,以一对多,在骂战方面丝毫不落下风,直把几人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竟是主动撤军了?”
对于曹操撤军的行为,陈宫有些意外地看向诸葛亮,“要追吗?”
“不必”,诸葛亮摇了摇头,略一沉吟便开口道,“此应是郭奉孝之谏也。”
先前双方在黎阳对峙,曹操难以打开局面的时候,就是郭嘉提议曹操离开河北,等着袁家诸子的内部矛盾激化。
结果事实也正如郭嘉所料,曹操刚撤退没过多久,袁谭和袁尚这两个败家子就迫不及待打了起来。
如今这个操作跟当初大同小异,显然还是郭嘉的主意。
“此人审时度势,进退有据,更兼当机立断,的确厉害。”
听完诸葛亮对于郭嘉的介绍,陈宫忍不住就赞了一句。
同时心中暗道幸好他们这边有孔明在,否则只靠自己一个人还真没有信心跟郭嘉斗。
何况曹操那边除了郭嘉还有荀攸、程昱、许攸等人。
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
这五年诸葛亮就是以一己之力在跟曹操麾下的一群谋士斗智斗勇,还能压他们一头,这份战绩简直太可怕了!
只有亲身经历,方知其中凶险。
陈宫现在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张绣会这么放心诸葛亮,把他一个人丢在河北整整五年,还让他全权负责北方战场。
他是真有这个能力!
当然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张绣的眼光老到。
如今回想起来,无论是半路跟了他的,还是被他挖过来的这些文臣武将们,哪怕之前皆是默默无闻之辈,但在跟了张绣以后没过多久就会声名鹊起。
包括自己在内,也是在弃吕投张以后,焕发了事业的第二春。
就在陈宫暗中庆幸自己当年的英明选择时,一个小校疾驰而来,向诸葛亮行了一礼便道:
“军师,曹军已撤,赵将军询问我等可要守城?”
陈宫认出那人便是李弈,最初是洛阳之乱的流民。
李弈这些年来一直跟着赵云,如今已经升至军中校尉,行为处事已经颇具将领之风。
诸葛亮并没有着急回答。
他举目四望,看了看劫后余生,三三两两互相抱在一起庆祝的邺城士卒,忽然转向陈宫问道:
“公台,你怎么看?”
陈宫:o( ̄ヘ ̄o#)
你肩膀上又没有那只叫怀英的鹦鹉,跟主公学什么啊!
看着诸葛亮一本正经的询问自己,陈宫本想吐槽一句。
可看着一旁的李弈也看着自己,他最终还是压住了这个念头,老老实实说道:
“宫以为穷寇莫追也。”
他顿了一顿,这才解释道:
“曹操擅用兵,郭嘉、荀攸、程昱皆不是等闲之辈。
如今既是主动撤兵,曹操必自断后,我等将领虽强,然兵不敌,彼士亦锐,故知难胜也。”
陈宫的话说得很委婉,但意思却也表达了出来。
曹操主动撤兵,肯定会准备好断后事宜。
虽然他们这边的将领强势,可惜士卒的战斗力却不是曹军对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