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荒原谍影 > 第220章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0章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在伊春山上,赤手空拳,就把一头熊瞎子给打死了。简直不敢想象。还说你刚刚二十几岁,就成了生产建设兵团的营级干部。

我为有你这样的哥。而感到骄傲”。

贾东顺张口一个哥,闭口一个哥。把杨军叫的很不好意思。

杨军偷偷的看了一眼身旁的那杏花。

见那杏花正在深情的注视着贾东顺。脸上露出了赞扬和欣赏的神色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

从那杏花和贾东顺对视的眼神中能看的出来。两人间的关系已经不一般了。

杨军见贾东顺还在喋喋不休。便打断了贾东顺的话说:

“贾老师,你能不能别叫我哥。我比你小十几岁,你反过来叫我哥,挺别扭的。再说了,你是八一农大的美术老师?我只是干部学校的学生。于情于理,您都不应该叫我哥。你和邵老师的婚姻还没结束。那杏花能不能嫁给你!还是个未知数。我们以后就以师生相称吧,我叫你贾老师,你叫我杨军就行啦”!。

杨军不软不硬的几句话。把贾东顺说的脸红一阵白一阵。

不自然的“嘿!嘿”的干笑了两声。

干瘦的小脸上堆满了皱纹。贾东顺笑起来特别难看,连皱纹都是细小的。

杨军的几句话,把那杏花说的也是十分的难堪。他幽怨的瞪了杨军一眼。

她看见贾东顺胳膊下夹着一卷画轴。以为是贾东顺又有新作。便拿过来看了起来。

杨军也好奇的和那杏花一起欣赏了起来。

这是一幅《钟馗图》。

那杏花虽然画的好,尤其是跟上贾东顺学画后。他的绘画技术更是突飞猛进。

但她对历史上的名人名画了解的不是很多。

她拿着画,对着贾东顺惊叫了起来。

“贾东顺,你是不是有病啊?把男人画的这么丑。你是不是在画你自己”?

说完后,那杏花咯咯的大笑了起来。

那杏花笑起来很好看。眼睛就像月初的月亮一样,弯弯的。特别迷人

杨军好奇的接过了那杏花手中的画。仔细的看了起来,

笑着对那杏花说:

“这哪是什么男人啊?这是明末清初的画家陈洪寿在他晚年创作的一幅佳作《钟馗图》。

不过这幅画是赝品,虽然这幅画是赝品,但这幅画创作的惟妙惟肖,逼真度很高,足可以以假乱真。

贾东顺听了杨军的话,吃惊不小。

他也顾不上称呼杨军什么了,惊奇的向杨军问道:

“杨军,你对陈洪寿如此了解,你是从哪儿看出这是一幅赝品来?

杨军拿起画轴,仔细的又看了看,说:

这幅《钟馗图》是陈洪寿晚期创作的一幅最成熟最精湛的作品。陈洪寿通过这幅《钟馗图》,巩固了他在清初画坛的地位。他的这幅《钟馗图》画好后,就被人买走了。后来被收入了清宫。当时的圣祖皇帝康熙还很年幼。对他的这幅画作爱不释手。为了表示他对这幅画的喜爱。画作的右下角加盖上了康熙的印章。从这以后,这幅《钟馗图》一直收藏在清宫中。二百多年后,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从紫金城赶了出来。溥仪临走时,从皇宫中带走了大量的宝贝和书画。其中就有陈洪寿的这幅旷世名作《钟馗图》。后来这幅画随溥仪流落到东北,溥仪为了维持他的傀儡政府。变卖了很多他带到关外的宝贝和收画。后来,这幅《钟馗图》辗转几次卖到了天津,被天津一位大盐商给买走了。解放后这幅画被盐商的女儿献给了国家,后被收藏进了苏州博物馆”。

听了杨军的一番话。贾东顺细小的眼睛又眯成了一条缝。感叹道:

“杨军,你真神了?八一农大的师生们都说你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可我一直不这么认为。

在我的眼里,你不过是武功高强。碰巧打死一只熏瞎子。充其量,你也就是一个纠纠武夫。因为你长得俊。因此各种美谥都加在了你的头上。其实你是徒有虚名。年纪轻轻,你能有多少才华?刚才你对钟馗图的见解,彻底颠覆了我对你的认识。让我们这些专业绘画的科班生感到汗颜”。

杨军见贾东顺用十分虔诚的眼神在看他。谦逊的笑了笑说:

“我父亲是北师大的历史教授。由于专业的关系,我对古代比较有影响的书画作品有点偏爱。我读初中的时候,跟着我父亲学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六五年,我和我父亲去苏州看望他的一位同学。他的同学就是苏州博物馆的馆长。他领我和父亲去苏州博物馆,欣赏了当时的镇馆之宝《钟馗图》。

我当时就在我父亲的身边,听大人们聊这幅画作的一些历史典故。因此,我就把这幅珍贵画作记在了心里。今天正好贾老师拿了出来,我班门弄斧,献丑了”!

贾东顺听了杨军的话。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杨军对《钟馗图》了解得这么详细。原来它生长在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

旁边的那杏花,见她最熟悉的两个男人聊得火热,插嘴向杨军问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