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天青之道法自然 > 第33章 明入地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况且这宋朝中书舍人辞职也不是第一次了。更有甚之,还有集体辞职的呢,史称“熙宁三舍人”事件。

神宗朝,王安石上请破格提拔一叫李定的官员作监察御史。帝允之。

但是单单“帝允之”可不行,因为这事违反程序,时任中书舍人的宋敏求直接封还词头,给扔了回去。

皇帝一看,哟呵?干嘛?没了你张屠户,就得吃连毛猪?我还就不信了!

遂,又令苏颂起草敕书,苏颂一看,你这都写的都是他妈的神马玩意!没经过吏部审查,没有监察经历,就直接升任监察御史?你知道监察御史是干嘛的?

于是乎,这词头没看完就直接表示辞职。丫挺的!老子不干了!

然后,该着李大临了,这货表现的更干脆,直接看也不看,直接跟皇帝说,我都听他们说了,我也干不了,您怎么解气怎么来吧。

于是乎,这哥仨便抱着膀子一起被判了一个撤职外放,此乃宋史上有名的“熙宁三舍人”事件。

亦是“侍道不侍君”的典范。

也就是说,我许你胡作乱为,但是,你也得许我不为虎作伥。

说起这北宋政体也算是君主立宪制的雏形了吧?

那位说不对吧?这二府三司制是宋代为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重要举措。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宰相只保留行政权,军政归枢密,治军归三衙,财政归“三司”。

话说的不错,但是这“相权”倒是分了,按说应是此消彼长才对啊?

但这君权加不加得强,且看神宗之后也。

若这大臣均不党不群便是皇权为大。

但是!万事就怕这但是。

自神宗元丰改制便将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分作“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宰相”,如此作来这神宗尚可控制。

然,自那宣仁太后之后便尽归新旧二党。

至于皇权?什么皇权?乖,不是称你做那“女中尧舜”了麽?自己偷着乐去吧。而且,我们这将夸你的话都写到史书上了耶!且还要些什么?凡事切勿贪心,无为而治善莫大焉!

如此,到那哲宗亲政之时这党争便是愈演愈烈。这抢来抢去的却只是两党的一番热闹,至于这皇帝有什么权利?嗨,那就另说呗。

你看麽,叔叔们这的蛋糕都不够分的,你一个小孩子,先吃点我们吃剩下的,不饿着就行。乖乖的看叔叔们演戏,你就说热闹不热闹吧!

要不然也不会打仗打得国库尚且有余钱,官俸不断,这皇帝的私产倒是被嚯嚯一个吊蛋精光。那内藏库干净的跟刚刚经过大扫除一般,老鼠毛都没得一根。

这不是我说的啊,《宋史》上说的。

《宋史》卷一百七十五,志第一百二十八有载:元符二年,泾原经略使章楶谏曰:“伏见兴师以来,陕西府库仓廪储蓄,内外一空,前后资贷内藏金帛,不知其几千万数。即今所在粮草尽乏,漕臣计无所出,文移指空而已。今者,正休兵息民、清心省事之时,唯深察臣言,裁决斯事。若更询主议大臣,窃恐专务兴师,上误圣听。”

这主议大臣,说的就是章惇也。

时内藏空乏,陕西诸路以军赏银绢数寡,请给于内藏库,诏以绢五十万匹予之。

然而都成这样了,皇帝也不敢明说,只得“帝谓近臣曰:‘内库绢才百万,已辍其半矣’”。

然这近臣,便是彼时还有热血的御太医宋正平。也就是满肚子的牢骚话,也只能紧着给自己的私人医生说。

况且还不止这皇帝私产的问题。

朝堂,不是讲道德的地方,道德这事,你能在书院课堂上去讲,朝堂是要你干实事的。做什么事基本上都的挨骂,无论这事是好是坏。

如,让利于百姓,减免税赋是不是好事?

那肯定是啊!

好,是好事,关键这利谁来让?让你这些当官的拿薪水去填?官员肯定会骂娘。

下层官员倒是不骂娘,但是肯定会卯足了劲在从百姓身上再变本加厉的捞回来。

让富户去让,更不可能,他们的钱都是拿铁丝穿在肋骨上的,让他们拿钱?你想的有点多。

这样的话富户也会骂人。不过,在骂人的同时,也会向百姓伸手。

这回好了,这利是让了,但是百姓却不得什么好处,也会跟着一块骂你。

所以说官场,也不是只侍你的“道”,也不是讲“道”的地方。

如果你硬是讲,也无可厚非。

你这样搞的话,倒是个人都有对“道”的理解,这个还不能做一个统一。

这弊端麽,也是显而易见,要么就是政出多门,下面官吏不知道要听哪个。

要么就是相互掣肘,朝令夕改,啥事干不成。

如此,便是一个官风因循守旧,官吏明哲保身。

不做事便无错处可查。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不作为,混吃等退休。诶?我不装了,我躺平了,你拿我怎的?于是乎这冗官、冗兵、冗费之三冗便是将那国库吃的一个精光,然后开始打皇帝内库的主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