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蓉由着林黛玉带着薛宝钗姐妹在后院里给下人发着利是,他才带着映娘到了中院,在内书房里见到了赶来的焦大,刘大刘忠父子,苏大苏前父子。
贾蓉刚坐下没多久,焦大就领着四人进来,给他拜年。
贾蓉笑着跟五人拱手见礼,等映娘给五人上了茶点,退到他身边。
贾蓉请众人用过茶点,再续第二杯茶后,他才正色问道:“本侯从今年开,正式丁忧三年。
你们那边的情况怎么样?纸面汇报终觉得太过粗糙,今天请你们过来,就是让你们给本侯详细讲一讲。”
几人也都知道今天过来,就是要跟贾蓉详细汇报事情的。
互视了一眼形成默契后,才由焦大严肃认真的开头先汇报道:“侯爷,咱们从京都庄子迁出的两大营共计六百七十四人,已经在淮阳安顿了下来。
去年侯爷送去的四万白头庄客,也在我们前期购置的大量田庄中分散安置了下来。
今年上半年预计再从外购三千石料食就能渡过夏收前的缺粮之因。
这件事已经安排好了,这次老奴回去,就会押送五千石粮草一起回淮阳。
待夏收一至,庄里自种的粮草就能供应淮阳庄子里共计五万七千一百六十一人,四千七百骑战马和四千匹挽马和各类牲畜的所有口粮。”
贾蓉点了点头,赞了一句道:“做得不错,辛苦焦大叔和众位兄弟了!”
焦大听到贾蓉的称赞老脸泛着喜色,连连摇头道:“老奴不敢领侯爷夸赞,这些事都是刘大和刘忠,苏大和苏前的功劳!”
贾蓉笑了笑,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转头看向了坐在下首的这两对父子。
做为后勤营的刘大刘忠父子连忙站了起来,被贾蓉压了压手让两人坐下。
才由刘忠站起来做为代表,向贾蓉汇报道:“侯爷,俺们后勤营按侯爷的旨意,将庄子里的煤炉,煤球工艺交给了薛家,再将四轮马车的工艺交给户部。
如今京都的庄子只保留了生产车轴和转弯把式的营众二百一十人。
后勤营精锐共计一百零七人于去年八月全部撤离京都,如今已经在淮阳的庄子里稳定了。
从去年十月后,陆续从庄户中挑出一千七百名有手艺的匠人,如今后勤营一共二千又一十七人。
只是淮阳这边毕竟刚组建不久,还不能大规模,体系化的炼制精钢。”
贾蓉点了点头,这些数据他都在上报来的文书里详细的阅读过。
不过现场听负责人汇报,他可以从对方的神色上观察到纸面上永远也看不到的东西。
就比如站在他对面的刘忠,一个不过二十六七的青年人。
如今蓄了须后比一年前他看到的那个刘忠更沉稳,神色也平静如水,站在他面前低着头,盯着他的脚面。
在报出数字的时候,语气平稳,没有一丝激动,也没有一丝冲动。
贾蓉满意的赞赏道:“后勤营做得不错,今年已经有了二千的部众,你这个后勤营营主,算是名副其实了。”
刘忠听到贾蓉的夸赞,依旧保持着恭敬的姿态,只是嘴角微微上扬了几分:"侯爷谬赞了,都是按照您的方略行事。"
贾蓉注意到他垂在身侧的手指微微颤抖,显然内心并不如表面这般平静。
他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茶汤里映出自己若有所思的眼睛。
"苏大。"贾蓉突然点名,"战马驯养如何了?"
一直沉默的苏家父子立刻起身。年近五旬的苏大脸上有道疤,从眉骨一直延伸到下巴,在烛光下显得格外狰狞。
他抱拳时,粗壮的手臂将棉袍撑得紧绷:"回侯爷,四千七百匹战马中,能上阵的有三千二百匹。剩下的多是去年新生的马驹,还得再养两年。"
他儿子苏前补充道:"侯爷从西域弄来的汗血马种,已经配出了三十七匹小马。就是..."
他犹豫了一下,"淮阳的水土终究比不上草原,马驹成活率只有六成。"
贾蓉指尖轻叩案几,发出规律的"笃笃"声。
映娘悄无声息地为他续上热茶,蒸腾的水汽模糊了他的表情。
"六成..."贾蓉突然轻笑一声,"比本侯预计的还高一成。苏前,你去年在奏报里提过的马场改建方案,本侯准了。"
苏前猛地抬头,眼中迸发出惊喜的光芒。
他父亲却狠狠拽了下他的衣角,两人又恢复成恭敬的姿态。
焦大适时插话:"侯爷,老奴这次还带了样东西。"他从怀中取出个油纸包,层层揭开后露出一块乌黑的铁块,"这是新炼的镔铁,比工部发的制式刀剑硬三成。"
贾蓉接过铁块,入手沉甸甸的,边缘处闪着诡异的蓝光。
他突然抽出腰间匕首往上一划——"刺啦"一声令人牙酸的摩擦声后,匕首刃口竟崩了个缺口,而铁块上只留下道白痕。
书房内瞬间安静得可怕。映娘倒吸一口冷气,急忙去查看贾蓉的手。
刘忠父子脸色煞白,苏前则直接跪了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