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17章 诸葛亮传(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番话,心里的顾虑一下子就没了,于是痛痛快快地登上了皇位。刘备还专门下了一道诏书,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诏书里言辞恳切:“我这一路走来实在不容易,如今继承了汉室的大统,每天都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懈怠。我就盼着能让天下百姓过上安稳日子,可又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哎!丞相诸葛亮,你一定要明白我的心思,好好辅佐我,别让我出啥岔子,帮我重振汉室的荣光,照亮这天下,你可一定要尽心尽力啊!”

诸葛亮当上丞相后,还兼任录尚书事,手里握着代表皇帝的符节,权力可不小。后来张飞不幸去世,诸葛亮又兼任了司隶校尉,把朝廷内外的大小事务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到了晋朝初年,扶风王司马骏镇守关中,他手下的司马高平刘宝、长史荥阳桓隰,还有一帮官员、文人,聚在一起谈论诸葛亮。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诸葛亮眼光不行,跟错了主公,还害得蜀地百姓日子过得苦哈哈的。他们说诸葛亮不自量力,蜀国实力那么弱,还总想着干大事。

有个叫郭冲的金城人可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诸葛亮足智多谋,比管仲、晏婴还厉害,只是运气不好,没完成大业,那些批评诸葛亮的人根本不了解实情。郭冲还列举了五件诸葛亮不为人知的事迹,说得有鼻子有眼。刘宝他们听了,也找不出啥话来反驳。扶风王司马骏听了郭冲的话,还一个劲儿地称赞。

不过我(裴松之)觉得,要是真有诸葛亮不为人知的厉害事迹,我肯定也想听。但郭冲说的这几件事,仔细一琢磨,全是漏洞,我得好好说道说道:

第一件事,郭冲说诸葛亮执法太严苛,把老百姓折腾得够呛,不管是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都在背后抱怨。法正就劝诸葛亮:“当年汉高祖刘邦进了关中,只定了三条简单的法律,老百姓就觉得他特别仁义。现在您靠着武力占据益州,刚打下这片地盘,还没来得及给老百姓好处呢。再说了,您是外来的,刘璋的旧部是本地人,您应该放低姿态,先把刑罚放宽一点,让大家心里舒服些。” 诸葛亮却回答:“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朝就是因为太残暴,法律又严苛,老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这才揭竿而起,秦朝一下子就垮了。汉高祖刘邦趁着这个机会,轻松得了天下。可刘璋这人太软弱,从他父亲刘焉那会儿开始,就只知道用小恩小惠拉拢人,法律也不管用,官员们都在这儿拉帮结派,专权跋扈,君臣之间的规矩都没了。你给他们官位,官位给到头了,他们就不把你当回事;你对他们好,好话说尽、好处给完,他们就开始傲慢无礼。益州变成这样,根子就在这儿。我现在用严格的法律约束他们,法律执行下去,他们才知道什么是恩德;用爵位限制他们,爵位加上去,他们才知道荣耀。恩威并施,上下才有规矩,这才是治理国家的关键!”

我觉得这事儿不对劲。法正比刘备去世得还早,郭冲说他劝诸葛亮的时候刘备还在世,这就说不通了。诸葛亮再怎么厉害,也是刘备的臣子,大事还得刘备说了算。刘备活着的时候,诸葛亮又没掌管益州,奖赏、刑罚这些大事,都轮不到他拍板。而且郭冲说诸葛亮回答的那些话,好像功劳全是他一个人的,这不符合臣子的本分。以诸葛亮谦虚谨慎的性格,肯定不会这么干。再说了,也没听说过哪个好官是靠折腾老百姓出名的。

第二件事,郭冲说曹操派了个刺客去见刘备。这刺客特别会忽悠,跟刘备聊讨伐魏国的事儿,说得头头是道,刘备听了直点头,还觉得自己捡到宝了。正聊得热乎呢,诸葛亮进来了,这刺客一看诸葛亮,脸色 “唰” 地就变了,眼神也开始躲躲闪闪。诸葛亮心里一琢磨,就觉得这人不对劲。过了一会儿,刺客说要上厕所,趁机溜了。刘备还挺高兴,跟诸葛亮说:“我刚碰上一个奇才,以后能帮着咱们干大事!” 诸葛亮问人在哪儿,刘备说:“就是刚出去上厕所那人。” 诸葛亮叹了口气说:“我看那人神色慌张,眼神躲闪,一看就心里有鬼,肯定是曹操派来的刺客!” 等人去追,刺客早就翻墙跑了。

我觉得这事儿也不靠谱。一般当刺客的,都是些不要命的狠角色,说干就干,眼睛都不眨一下。刘备可是出了名的会看人,能让他都看走眼,这刺客肯定不是一般人。刘备还说这刺客能帮诸葛亮,那这人的本事肯定跟诸葛亮不相上下。像诸葛亮这样有本事的人,很少会去当刺客,而且曹操也不会轻易把这么厉害的人往死路上送。要是这人真没死,以后在魏国肯定会出名,可为啥从来没听说过有这么个人呢?

章武三年的春天,蜀地的湿寒还未散尽,刘备在永安宫的病榻上已油尽灯枯。他强撑着病体,派人快马加鞭从成都召来诸葛亮。当丞相风尘仆仆跪倒在床前时,刘备颤抖着抓住他的手,眼中是帝王少有的恳切:“孔明啊,你的才干胜过曹丕十倍不止,定能安定国家、成就大业。若嗣子刘禅值得辅佐,你就尽心帮他;若他实在不成器,这天下,你可以自己拿主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