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49章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9章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五)

(谯周的长子是谯熙。谯熙的儿子谯秀,字元彦。《晋阳秋》记载:谯秀性情清静,不和世人交往,知道天下将要大乱,预先断绝和外界的联系,连堂兄弟和亲戚邻里都不相见。州郡征召他,到李雄占据蜀地时,用安车征召谯秀,另外李雄的叔父李骧、李骧的儿子李寿征召他,他都不答应。常常头戴鹿皮帽,在山野中亲自耕种。永和三年,安西将军桓温平定蜀地,上表推荐谯秀说:“我听说大道崩坏后,高尚的风范就会显现;道德丧失、时代混乱时,忠贞的节义就会彰显。所以有人像许由那样洗耳、像伯夷那样投渊,来发扬高远的风尚,也有人坚守本心、矫正行为,来恪守君、父、师的节义。因此前代的君主,没有不推崇这种准则的,以此来使风俗淳厚、教化百姓,平息竞相追逐名利的风气。想到大晋顺应天命统治天下,国运并非总是通畅,时常有艰难困顿之时,中原地区化为废墟,天下分裂为三部分,像兔网在林中消失、白驹在空谷绝迹一样,贤才隐没,这是有识之士所痛心的,是《大雅》所叹息的。陛下圣明的德行继承兴盛的事业,正要恢复天下的秩序。我从前奉命行事,到西方蜀地,平定了叛乱,想宣扬朝廷的教化;寻访当地的老人,搜寻隐逸的贤才,希望能像在羿、浞的废墟中找到武罗,在亡齐的境内想起王蠋那样。我听说巴西人谯秀,操守坚贞,心怀美德而隐居,在污浊的世间保持清白。当时皇权衰落,世道混乱,百姓遭受颠沛流离的苦难,中原地区的人有眷恋的哀伤,隐居的贤才没有升迁的希望;凶恶的命令多次招致他,奸邪的威势不断逼迫他,身处险境,危在旦夕,却能坚守气节,像玉石一样挺立,发誓不投降受辱,闭门隐居,不面对伪朝廷,既避免了像龚胜那样守节而死的灾祸,又没有像薛方那样用诡辩应对的讥讽;即使是东园公、绮里季隐居商、洛,管宁沉默于辽海,和谯秀相比,大概也没有超过他的地方。如今西蜀地区,都把他的事迹当作美谈。表彰有德行的人、礼遇贤才,是教化的首要之事,推崇特殊的节义,是圣哲的重要事务。如今天下还没安定,恶人当道,幸存的百姓苟且轻薄,正义的声音听不到,更应该起用有道义的人,来纠正隐逸逃避的弊端。如果谯秀能得到朝廷微薄的礼物征召,足以安定颓败的风气,规范浮嚣的习俗;使偏远地区的人仰慕朝廷的教化,天下人都知道朝廷的德化了。” 到萧敬叛乱时,谯秀到宕渠川中避难,依靠他的同乡和宗族有几百人。谯秀八十岁了,众人因为他年老,想代替他挑担子,谯秀拒绝说:“每个人都有老弱的家人,应当先营救他们。我的力气还能承受这些,不能因为我这将死的年纪拖累各位。” 十多年后,谯秀在家中去世。)

郤正,字令先,是河南偃师人。他的祖父郤俭,在汉灵帝末年担任益州刺史,后来被盗贼杀害。当时天下大乱,所以郤正的父亲郤揖就留在了蜀地。郤揖曾是将军孟达的营都督,后来跟随孟达投降了魏国,在魏国担任中书令史。郤正原本名叫郤纂。

他小时候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孤身一人生活,但安于贫困,勤奋好学,广泛阅读各种典籍。刚成年时就能够写文章,进入朝廷担任秘书吏,后来转任令史,又升任郎官,一直做到秘书令。他生性淡泊,不看重荣华利禄,却格外痴迷文章,从司马相如、王褒、扬雄、班固、傅毅、张衡、蔡邕这些人的遗留文篇辞赋,到当代的优秀书籍和精辟论着,只要益州有的,他都深入钻研探求,大致都看过。

自从在宫中任职,他和宦官黄皓住处相邻,打交道有三十年之久。黄皓从地位低微一直到权贵,操纵玩弄权势,郤正既不被黄皓喜爱,也不被黄皓憎恶,因此官职不超过六百石,却也避免了忧患。

郤正依照前代儒家的准则,借助文章表达自己的心意,写了一篇名为《释讥》的文章,这篇文章可以和崔骃的《达旨》相媲美。文章是这样写的:

有人讥讽我说:“从前的记载中说,事情和时代并存,名声和功劳相伴,既然如此,那么名声和事情,是前代贤哲所急于追求的。所以创立制度、树立规范,没有适当的时代就不能建立;流传称颂、留下名声,没有功劳就不会被记载。名声必须依靠功劳才能显扬,事情也要等待时机才能进行或停止,身死名灭,是君子所感到耻辱的。因此通达事理的人研究道义,探索深奥微妙的道理,观察上天运行的征兆,考察人事的盛衰,能言善辩的人四处游说,聪明的人顺应时机,谋划的人施展谋略,武士们奋勇施展威力,众人像云合雾集一样聚集,像风激电飞一样行动,衡量时机、揣度适宜的做法,以此获取世间的资用,在小处委屈自己而在大处伸展抱负,顾全公义而忽略私利,即使有一尺的弯曲,最终也会有八尺的伸直,终究能发扬光辉。如今魏、蜀、吴三方鼎立,天下没有安定,广阔的四海之内,百姓遭受祸乱失败,可叹道义沉沦阻塞,怜悯百姓遭受颠沛流离,这实在是圣贤拯救天下、烈士建立功勋的时代。您凭借高超爽朗的才能,美玉般的品质,广泛阅览、深入观察,留心于道德学术,无论多远的地方、多幽深的道理没有不能到达、不能了解的;挺身而出、接受使命,从事这些隐秘的事务,在宫廷中犹豫不决,执掌喉舌之职,经过九次考核也没有变动,只有入朝任职而没有外出,探究古今的真伪,审察当时事务的得失。虽然时常献上一个计策,偶尔进献一句言论,解除那官职的职责,安慰自己无功受禄的愧疚,本来就没能竭尽忠诚,倾尽肺腑之言,排除方术而进入正直之道,造福那些百姓,使我们这些鄙陋的人都能有所听闻。何不放下衡木、放松缰绳,回转车轨、改变道路,驾着安稳的车子随意行驶,让马随意奔走,审察涉水过河的深浅而投身渡过,占据平坦的大道而显赫,播撒秋兰的香气来使世人芬芳,符合我们这些人看典籍的期望,不也是很盛大的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