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高迎祥作为流贼十三家七十二营中最有实力的首犯闯王,朝廷之心腹大患,沿途州县无不尽心竭力,小心呵护。

和其他贼首流放不同,这一路上既不让他风吹日晒,还好吃好喝,一路名医为他诊治。

所以到京师的时,闯王的气色反倒比被俘之前好了不少。

高迎祥被押解进京,朝廷上下欣喜若狂,崇祯更是兴奋不已。

看着一道道恭颂自己的奏表,他愈发相信自己的英明决断。

在列班朝臣注目及侍卫监押之下,高迎祥走上大殿,身上铁链在地砖上摩擦,哗啦啦声在大殿之内回响。

他停住,抬头,一个苍白清瘦的年轻人高高在上。

“跪下!”侍卫强按双肩。

高迎祥自知必死,反而无畏。

明末的这帮流贼头领,都是比较特别的,自己给自己起的昵称,一个比一个有个性。

高迎祥的个性,就是没有个性,在一众贼首中,他平时不苟言笑,打赢了那样,打输了还那样。

今日在此,他也是如此,自幼养马,善骑的彪形大汉,死死挣扎抗争侍卫。

崇祯冷冷地说了句:“不必了!”

“高迎祥,为何造反?”崇祯居高临下,心满意得缓缓地问道。

高迎祥道:“皇帝小儿,你每天呆在皇宫里,锦衣玉食、三宫六院,你自然不知道老百姓为什么造反。我在榆林养马当边兵,为你卖过命,可我得到了什么?”

“陕北连年荒旱,饿死那么多百姓,老百姓不造反怎么活?我们为了活着,卖儿卖女,连自己的刀枪弓箭都卖。我当兵六七年,一两饷银都没到手!”

户部尚书侯恂站不住了,出列喝道:“胡说!为了给边军发饷,陛下省吃俭用,袖边尚破都不得换,每年几百万两饷银,怎能没有?”

“当官的就知道敲骨吸髓,克扣粮饷,我们当兵的到手能有几个?陕北连年荒旱,饿死那么多百姓,老百姓但凡有一口饭吃,谁会冒着诛连九族的危险跟朝廷作对?”

崇祯道:“朕不是派吴胜到陕北赈灾了吗?”

高迎祥哼道:“你赈济的那些银子,两三家人合不上一两,管什么用?老百姓每天都要吃饭,而不是只吃一顿饭!你那些地方官层层扒皮,中饱私囊,哪一次赈济灾民,不肥一大帮?吴胜还算是个不错的官,可是像这样的官,你朝廷里能有几个?你知道吗?”

崇祯经常身在深宫,耳听奉承之语,他自己都怀疑群臣是不是欺瞒他,听高迎祥的话,不禁暗暗赞同,他平生最恨的,就是结党营私,欺骗辜负他的信任。

忠言逆耳,他从周怀民的民报上,了解到不少地方的真实情况,今日再听高迎祥之语,他心里其实很是恼怒这帮子群臣。

他缓了一缓,说道:“这么说来,你犯上叛乱,是应该的了?”

高迎祥喊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不要说我一个边兵马夫,就是河南贼寇周怀民这样的读书人也看不下去要造你的反!”

崇祯怒道:“周怀民已经心向朝廷,接受朝廷招安!”

高迎祥毫无惧色,继续大声说道:“那又如何?我驰骋西北,走遍中原,地方上都烂透了!崇祯,像你这样子治理天下,我敢打赌,你绝对活不过我这个年龄!”

“大胆!”

“把他押下去!”

满朝文武听闻高迎祥某些话语,心惊胆颤,怒喝要求立即问斩!

高迎祥及其他贼首在菜市口被凌迟处死。

……

河南府巩县杨家庄农会大院。

“周会长,我从去年底被夫人召到保安堂,一直被教导防毒、消毒,很注重蒸煮、清洁,我也不懂医书什么五行之气、火毒、疮毒、瘴气啥的,就很想看看,这毒到底是什么?”

邓安平把自己制作改进观察工具的历程详细道来。

周怀民接过邓安平安装好的简易显微镜,自己瞧看了一番,虽然看不清具体形状,但确实有线型在扭动。

“太好了!和众院首说说你的心得。”他大喜过望。

周怀民见众人只是瞧了个稀罕,根本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一扇大门被邓安平缓缓推开,后面是磅礴的科技分支树。

其实这个时候早就有显微镜了。

1590年,荷兰眼镜制造商汉斯·李普希和他的同伴扎卡里亚斯·詹森共同发明了简单显微镜,这是一种由一片凸透镜构成的光学仪器,能够放大物体。尽管这种显微镜的放大倍率有限,但它开启了人类观察微观世界的新篇章。

1665年,英科学家罗伯特·胡克使用改进的显微镜观察了细胞结构,首次提出细胞这一术语,并在其着作《显微镜下的观察》中详细描述了观察到的微观世界。胡克的研究推动了显微镜的使用和发展,也为细胞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而现在,大明崇祯九年,1636年,巩县保安堂实习大夫邓安平,利用两片凸透镜加一张民报报纸,利用隆民蜡烛增强光透,发现了微生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