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悬疑 > 聊斋新介 > 第185章 湘水遗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哲站在柜台前,手指微微颤抖地抚过那方古意盎然的玉印。他今年二十五岁,是本市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此刻正为论文焦头烂额。这家坐落在老街深处、连招牌都褪了色的“博古斋”,是他寻找灵感的最后一站。

“老板,这印……” 李哲举起玉印,对着从玻璃窗透进的午后光线细看。印钮雕刻的并非寻常瑞兽,而是一条盘曲的螭龙,龙鳞细密如生,姿态矫健,仿佛随时能破印而出。

柜台后面,戴着老花镜的店主慢悠悠抬起头,目光透过镜片落在玉印上,又缓缓移到李哲脸上:“年轻人,好眼力。这印,有些年头了。不过嘛……”他拉长了调子,像是斟酌着词句,“这印,寻常人压不住。”

李哲觉得这话有点玄乎,不禁失笑:“老板,您这话说的,一方古印而已,还能吃人不成?”他小心地将印放下,“就是觉得这钮雕得特别有气势,像活的一样。能问问来历吗?”

店主的目光变得有些悠远,仿佛在记忆深处打捞着什么:“来历?湘水边上收来的老物件了,具体多少年,说不清。只记得送它来的那位……唉,不提也罢。”他忽然话锋一转,语气带着点探究的意味,“小伙子,你最近……可去过湘江边上?”

李哲心里“咯噔”一下。就在前天晚上,他确实独自一人沿着湘江边散步,试图理清纷乱的思绪。夜风带着水汽吹拂,江面倒映着两岸的灯火,星星点点,碎金般摇曳。走着走着,他隐约听到一阵极其飘渺、若有若无的琴声,似从水面传来,又似来自心底。循着那乐音望去,水波荡漾的幽暗江心处,似乎有个人影伫立,身姿绰约,衣袂飘然。他忍不住向前走了几步,想看得真切些,可那身影却如烟如雾,倏忽消散在粼粼波光里,琴声也随之断绝,只留下水声拍岸,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心神恍惚的错觉。这奇异的经历,他只当是学业压力下的幻视幻听,并未对任何人提起。

“去过。”李哲含糊地应了一声,不太想深谈那晚的离奇感受,“就是散散步。怎么,这印还跟湘江有关系?”

店主深深看了他一眼,那目光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了然,却不再追问,只道:“印若与你有缘,自然会告诉你它的故事。”他报了个实在的价钱,李哲囊中羞涩,只得惋惜地放下玉印,离开了那间弥漫着陈旧书卷和淡淡樟脑气味的古董店。然而那方盘螭玉印的模样,连同那晚江心似真似幻的惊鸿一瞥,却在他脑海里深深扎了根。

几天后,李哲的手机邮箱里躺着一封陌生的招聘邮件。邮件措辞简洁,直切主题:为一位私人收藏家整理一批涉及楚地巫文化的古籍文献,地点在城郊一处名为“潇湘阁”的私人庄园,待遇优厚。邮件的署名是“潇湘阁管理办公室”,没有电话,只留了一个邮箱地址回复。

“潇湘阁?”李哲皱起眉,这个名字透着一股与喧嚣城市格格不入的古意。他上网搜索,信息寥寥,只查到那地方似乎确实存在,位于湘江支流边的一片幽静林地深处,颇为神秘。他正为下学期的学费发愁,这封邮件如同及时雨。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回复了邮件,附上了自己的简历和研究方向说明。

面试的过程出乎意料地顺利,地点就在“博古斋”对面的茶室。一位自称姓赵的中年男人接待了他。赵先生穿着剪裁考究的深色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而沉稳,像鹰隼般审视着李哲,但态度却十分客气。他问了几个关于楚文化和古文字的专业问题后,便直接告知他被录用了,下周即可前往潇湘阁报道。

“李同学,你的专业素养很扎实,”赵先生啜了一口茶,语气平淡,“潇湘女士很重视这批文献,希望你能尽快投入工作。庄园比较僻静,住宿条件很好,你可以安心住在里面工作。” 他没有过多介绍雇主“潇湘女士”的情况,李哲虽有疑惑,但工作的诱惑力太大,他也没好意思多问。

报到那天,一辆黑色轿车将李哲送到了远离城区的“潇湘阁”。庄园大门厚重古朴,里面却别有洞天。主体建筑并非传统的中式园林,而是一栋线条简洁、极具现代感的三层玻璃幕墙建筑,巧妙地融入周围苍翠的林木之中。巨大的落地窗使得室内光线通透,视野开阔,能将远处蜿蜒的湘江支流和葱郁山色尽收眼底。建筑内部空间高阔,布置却十分典雅,随处可见精心陈列的各类古代器物:朴拙的陶罐、纹饰神秘的青铜器、色泽温润的玉璧……它们与现代风格的建筑形成奇妙的和谐。

赵先生——李哲现在知道他是这里的管家——将他带到一间宽敞明亮的书房。书房三面墙都是顶天立地的书架,堆满了线装古籍、卷轴和竹简。临窗的位置放着一张巨大的红木书案,案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一台最新款的电脑。书案旁,静静地安放着一架古琴,琴身木质温润,琴弦在斜照进来的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微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