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都市科员,我激活了政商决策系统 > 第449章 暴雨前的备案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晨五点十二分,市国土局档案室的声控灯随着柳小舟的脚步次第亮起。

她抱着刚从复印间取出的"历史临时用地备案表",纸张边缘还带着复印机的余温,指节因攥得太紧而泛白。

走廊尽头传来皮鞋叩击地面的声响时,她后颈的汗毛唰地竖起来——是值班科长老周。

"柳姑娘。"老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尾音在空旷的走廊里打了个旋。

柳小舟转身时,怀里的备案表滑下两张,她慌忙去接,却见老周已经弯腰拾起,泛黄的纸页在他指缝间展开,1998年3月7日的日期赫然入目。

她喉咙发紧,刚要解释,老周却把文件轻轻放回她臂弯:"放回去时别弄乱顺序。"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扫过她泛红的耳尖,"当年我跟着老局长整理这批档案时,他说过,有些纸不是用来压箱底的。"

柳小舟望着老周转身离去的背影,直到他的脚步声消失在楼梯口,才发现自己后背全被冷汗浸透。

她摸出手机看时间,五点二十八分,正好赶上早班公交。

七点零九分,她回到租屋,窗台上的绿萝在晨光里舒展叶片。

电脑开机的提示音响起时,她指尖颤抖着将扫描件拖进邮件附件,备注栏只写了一行字:"1998年3月7日,市府办特批过'科技园临时设施'——公章编号与现在一致。"发送键按下的瞬间,手机屏幕亮起苏绾的回复:"做得漂亮。"

上午九点整,青阳区政府会议室的空调开得很低。

苏绾将新方案推到区长面前时,牛皮纸袋发出沙沙的摩擦声。

她涂着酒红色甲油的手指点在"技术性备案"几个字上:"我们不申请正式用地,走历史惯例通道——1998年科技园的临时设施就是这么批的。"

区长盯着文件上的公章复印件,喉结动了动:"省厅要是追责......"

"他们现在不敢动。"苏绾忽然笑了,眼尾的细纹在晨光里舒展,"顾记者的直播昨晚有三十万点击,云州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写了专栏,白老法官在《法治日报》发声——舆情、学界、老司法,三面夹着。

省厅现在沉默,就是默许。"

坐在下首的沈清欢翻着笔记本插话,声音轻得像落在雪上的羽毛:"区住建、环保、消防都已经做了'技术预备案'。"她推了推金丝眼镜,"上周三晚上,林科长带着我跑了三个部门,说要'把该走的程序走在前面'。"

区长的手指在桌面敲出短促的节奏,最终抓起笔在方案上画了个圈:"十点半,我去市国土局对接。"他抬头时,目光扫过窗外飘着雨丝的天空,"希望这场雨能晚点下。"

中午十二点二十三分,石井村工地的泥土混着雨水泛着腥气。

顾轻语的摄像机镜头里,林昭穿着深灰色夹克,正和老吴一起扶着第一根钢架。

老吴的手背上爬满老年斑,却稳稳托住钢架底部:"小林,当年我测绘队立标杆时,和这架势差不多。"

"起!"林昭喊了一嗓子,村民们跟着发力,钢架在雨中缓缓竖起。

顾轻语快速调整直播标题,手指在手机屏上敲出"开工!

我们不是违法,我们在等法律追上我们",点击发送的瞬间,弹幕如潮水涌来。

远处传来汽车引擎声。

顾轻语抬头,看见一辆黑色奥迪缓缓驶近村口,车窗降下,露出郑砚铭略显苍白的脸。

他凝视着工地上晃动的人影,雨水顺着车窗边缘滴落,在他镜片上晕开一片模糊的水痕。

"通知环评处。"他忽然对随行人员说,声音压得很低,"明日必须完成正式备案受理。"

下午四点四十分,省委小会议室的空调出风口发出轻微的嗡鸣。

白知秋的视频影像出现在投影仪上时,他身后的书架里隐约能看见《行政诉讼法》的书脊。"我建议将青阳案例列为'容错改革观察点'。"他扶了扶老花镜,声音像敲在青石板上的铁锤,"若成功,总结经验;若失败,追责个人——但不能因怕错而禁试!"

政策研究室主任转动着手中的茶杯,杯壁上的热气模糊了他的表情。"拟同意设立'青阳创新试验区',试行一年,边试边立规。"他翻开面前的文件,标题在灯光下泛着金漆的光:《关于支持青阳绿色工坊集群开展过渡性治理试点的批复》。

晚上八点五十五分,村委会公告栏前聚了二十多号人。

林昭踩着梯子,右手捏着图钉,左手举着刚收到的红头文件。

雨水打湿了他的额发,却掩不住眼底的亮。

他将文件钉在担保书旁边——左边是村民按满红手印的"我来担责",右边是省政府的"允许试错"。

人群里传来抽鼻子的声音。

沈小秋突然挤到最前面,从布兜里掏出一盒图钉,轻轻放在林昭脚边的木凳上。

她的手背上还留着前几天搬砖时蹭的血痂:"林科长,我家那口子说,要是不够,他明早去镇里再买。"

林昭低头,看见图钉盒上沾着几点泥星,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

他抬头时,乌云忽然裂开一道缝隙,月光漏下来,照得公告栏上的红章发亮。

"叮——"

只有他能听见的系统提示音在耳畔响起。

阮棠的虚影浮现在他右侧,旗袍上原本的玉兰花纹里,正渗出金线般的光。"规则落地验证完成,城市发展模块升级。"她的声音比往日多了几分温软,"可生成区域性制度创新路径。

政治信用+15,系统暴露风险+0.5%。"

林昭望着阮棠旗袍上新生的金线,忽然想起父亲老照片里的笑容。

风掀起公告栏上的纸张,两张文件沙沙作响,像在说某种只有他们能听懂的语言。

"它不再是工具了......"阮棠的指尖轻轻拂过自己的衣襟,"它在长成你。"

深夜十一点十七分,村委会办公室的台灯还亮着。

林昭伏在桌上,面前摊开第三稿担保书。

钢笔尖悬在"担责人"三个字上方,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虫鸣透过纱窗钻进来,和着他笔尖落在纸上的轻响,织成一片温柔的网。

他想起下午白知秋在视频里说的话:"第一个在空白处签字的人,总得有点傻气。"

笔锋落下,墨迹在纸上晕开,像一朵正在绽放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