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锦甲红颜:庶女谋凰路 > 第114章 雷霆手段,初清蛀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4章 雷霆手段,初清蛀虫

金殿封赏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京城上空的云层看似依旧舒展,如上好的云锦平铺天际,可唯有真正身处权力漩涡中心的人,方能嗅到那云层之下弥漫的、山雨欲来的沉凝气息。隐隐的雷声在天际深处滚动,如同巨兽蛰伏时的低吼,预示着一场即将席卷朝堂的风暴。

新晋镇国公沈青,又名沈清辞,并未沉溺于这泼天荣耀与府邸内外络绎不绝的道贺声中。朱红大门外,车水马龙,贺喜的官员络绎不绝,门房高声唱喏的声音此起彼伏,丫鬟仆妇们穿梭忙碌,脸上满是得遇新主、扬眉吐气的欣喜。可这一切喧嚣,都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绝在书房之外。

沈清辞身着一身月白锦袍,墨发用玉冠束起,褪去了朝堂上的金戈铁马之气,却更显清隽挺拔。她指尖摩挲着姐姐沈清鸢派人连夜送来的那份绢帛,触手微凉,上面绘制的势力布局图密密麻麻,用不同颜色的丝线标注着各方派系的盘根错节——红为二皇子党羽,蓝为太子亲信,黄为中立派,黑则是冯保等宦官势力。每一个名字旁,都简明扼要地记着其官职、履历、心腹与把柄,字迹娟秀却力透纸背,显然是沈清鸢多年心血所聚。

“政治斗争,从来都不亚于北境沙场的白刃相向。”沈清辞低声自语,目光锐利如刀,扫过绢帛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沙场拼的是刀枪剑戟,朝堂斗的是智谋权术,可归根结底,都逃不过‘快、准、狠’三字箴言。”

她深知,自己骤然晋升镇国公,已然打破了朝堂多年来的势力平衡。二皇子李承璟一党必定心有不甘,冯保等宦官势力也绝不会坐视她崛起,那些潜藏在暗处的对手,此刻正如同嗅到血腥味的豺狼,暗中窥伺着她的一举一动。若不能趁此时机,在他们尚未完全回过神、尚未组织起有效反击之前,以雷霆万钧之势斩断其几根爪牙,不仅无法立威,反而会让自己陷入被动,成为众矢之的。

镇国公府的书房,自沈清辞入主后,烛火便常常亮至深夜。那盏硕大的银骨缠枝莲烛台上,烛火跳跃,将房间映照得明暗交错,投射出墙上悬挂的北境舆图的轮廓。沈清辞端坐于梨花木书案后,案上摆放着笔墨纸砚与那份至关重要的势力布局图,几位心腹幕僚围立两侧,皆是神色凝重。

这几位幕僚,或是靖安侯在世时的旧部,跟随侯府历经风雨,深谙朝堂规则;或是沈清辞在北境军中亲自提拔的谋士,擅长侦查布局,行事果决。他们围在案前,对着绢帛上的名字逐一分析,时而低声争执,时而凝神思索。

“国公,您看这吏部尚书张延,乃是二皇子母族的表亲,身居高位,手握官员任免之权,是二党核心人物。”一位白发老幕僚指着绢帛上的红点,沉声说道,“若能扳倒他,二皇子在吏部的势力便会元气大伤。”

沈清辞摇了摇头,指尖划过张延的名字:“张延根基太深,在吏部经营多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且行事谨慎,虽偏袒二皇子,却极少留下直接把柄。想要在短时间内搜集到铁证扳倒他,难如登天,反而容易打草惊蛇,让二皇子有所防备。”

另一位年轻些的幕僚接口道:“那不如先拿些小角色开刀?比如户部的一些小吏,听闻不少人借着漕运之便中饱私囊,证据相对容易搜集。”

“不可。”沈清辞断然否决,目光扫过众人,“目标太小,无关痛痒,只会让人觉得镇国公府雷声大雨点小,不仅无法立威,反而会被人轻视。我们要的,是一击即中,既能震慑宵小,又能试探陛下与朝臣的反应,为后续布局铺路。”

众人闻言,皆陷入沉思。是啊,目标的选择至关重要,既不能太大,以免牵扯过广,引火烧身;也不能太小,以免达不到立威的效果。

沈清辞指尖在绢帛上缓缓滑动,目光如炬,仔细甄别着每一个名字。忽然,她的指尖停在了三个相邻的红点上,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你们看这三人。”

众人顺着她的指尖看去,只见上面写着:吏部考功司主事孙弼,户部清吏司郎中钱友亮,工部营缮清吏司主事赵德坤。

“孙弼掌管官员考绩升迁,虽只是主事,却手握实权,多年来借着职务之便,卖官鬻爵,收受的贿赂不计其数。”沈清辞缓缓说道,声音清冷,“钱友亮负责漕粮折色事宜,勾结奸商,将漕粮低价折兑,贪墨的银两足以填满半个粮仓。赵德坤则在去年皇陵修缮工程中,以次充好,虚报工料,中饱私囊,连皇家工程都敢动手脚,胆子不小。”

她顿了顿,继续分析:“此三人,皆是依附二皇子的中层骨干,身居要职,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扳倒他们,足以震动朝堂。且他们劣迹斑斑,证据相对容易搜集,与二皇子一党的往来也并非毫无痕迹。最重要的是,他们对二皇子而言,有用却非不可或缺,即便被扳倒,二皇子为了自保,也未必会倾力相救。”

几位幕僚仔细思索片刻,纷纷点头赞同:“国公英明!这三人确实是最佳选择,既不会因目标过大而引发朝堂动荡,也不会因目标过小而毫无作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